方案迅速敲定,施工队连夜开工。周远虽然身心俱疲,却坚持在现场监督每一个关键环节。第五天傍晚,当最后一组加强结构安装完毕时,他几乎站不稳了。
周工,您必须休息了。陈明担忧地说,再这样下去您会垮的。
周远摇摇头:先完成复核测试。
荷载测试再次开始。这一次,桥面在100%设计荷载下稳如磐石,变形完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监测中心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人甚至激动地哭了起来。
张建国亲自来到现场,握住周远的手:周工,你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周远勉强笑了笑,突然眼前一黑,身体向前栽去。在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他听到林涛和陈明焦急的呼唤声......
当周远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林涛坐在床边,正在翻阅一本技术手册。
我......怎么了?周远虚弱地问。
过度疲劳加轻度肺炎。林涛合上书,医生说你再不住院,就要住ICU了。
工地......
一切正常,陈明盯着呢。林涛倒了杯水递给他,你母亲那边我也联系过了,病情稳定,正在好转。
周远长舒一口气,闭上眼睛。林涛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老周,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即使没有虎门大桥,你已经是国内顶尖的桥梁工程师了。
周远沉默良久,轻声道:记得大学时我们看过的那部关于钱塘江大桥的纪录片吗?
当然。茅以升先生他们在抗战烽火中建桥、炸桥、又复建的故事。
我父亲参与了复建工程。周远望着天花板,小时候他常对我说,桥梁不仅是钢铁水泥的组合,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中国桥梁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走过了多么不容易的路......
林涛点点头:所以你想让虎门大桥成为新的里程碑。
不仅仅是这样。周远转过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想证明,中国工程师不仅能建成世界一流的桥梁,还能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值得世界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气动导流系统、现在的船式加强结构......这些都是我们的原创贡献。
林涛笑了:你果然还是大学时那个理想主义者。
你不也是吗?周远也笑了,否则怎么会每次都跟我一起冒险。
两人相视而笑,多年的友谊在这一刻得到了新的升华。
一周后,周远康复出院,立即回到了工地。虎门大桥的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桥面铺装、护栏安装、照明系统等附属工程全面展开。站在东岸桥塔上,周远望着即将合龙的桥面,心中充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母亲康复出院的那天,特意打来电话:远儿,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的大桥了,真漂亮!
妈,等通车了,我第一个带您上去看。周远承诺道。
挂断电话,周远走向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夕阳西下,虎门大桥的轮廓在晚霞中熠熠生辉,像一道跨越珠江的钢铁彩虹,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
---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