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脉冲”的研发进入了攻坚阶段。林风和叶晚晴在能量静室中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已经能够稳定地生成那道凝练的“探测脉冲”。然而,苏小婉发现了一个新的瓶颈:脉冲的覆盖范围和对超高速移动或伪装目标的锁定精度,仍然不足。就像用手电筒找虫子,光斑有限,虫子稍微一动或者伪装得好,就容易跟丢。
“我们需要一个‘锚点’,或者一个更持久的‘标记’。”苏小婉在团队讨论中提出,“脉冲扫描过后,如果能留下一个难以被察觉的、可持续反馈信息的‘印记’,那么即使目标移动,我们也能持续追踪。”
这个思路让林风若有所悟。他想起了自己与S-002石碑建立灵契时,那种“承载”信息、铭刻誓言的感觉。他的权柄本质是“承载”与“守护”,能否将这种力量,用于“承载”一道微小的追踪印记?
他尝试着,在又一次成功激发“探测脉冲”后,没有让能量完全消散,而是凭借意念,小心翼翼地剥离出其中一丝极其微弱的、属于他自己“守护”特性的能量,试图将其如同墨水般,“印”在刚刚被脉冲扫描过的虚拟节点上。
这个过程比激发脉冲更加困难,需要对能量有入微级的控制。那丝能量如同风中残烛,稍有不慎就会溃散。林风全神贯注,额角青筋微微凸起。
就在他几乎要失败时,旁边传来叶晚晴轻柔的哼唱。她没有做任何能量操作,只是本能地觉得林风需要帮助,那空灵的歌声如同最稳定的基石,悄然抚平了林风能量中那丝不易察觉的躁动。
瞬间,林风福至心灵!他不再试图强行“控制”那丝能量,而是将其“托付”给由叶晚晴歌声带来的那份宁静场。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丝能量如同找到了家,自然而然地、稳定地融入了虚拟节点的表层结构,形成了一个肉眼和常规仪器几乎无法探测的、带着林风独特精神印记的微小光点。
成功了!
林风将这个结合了自身“承载”权柄细微运用与叶晚晴“稳定”特性辅助的新能力,命名为——“灵犀印记”。
“灵犀印记”本身不具备任何攻击性或干扰性,它的作用只有一个:一旦被标记的目标(无论是数据节点还是能量实体)发生特定类型的能量变动或信息交互,这个印记就会像被触动的蛛丝,向林风传递一道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感应”。
虽然目前“灵犀印记”的维持时间不长(约一小时),且同时存在的印记数量有限(林风初步测试上限为三个),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它弥补了“探测脉冲”瞬间扫描的不足,为持续监控关键目标提供了可能。
“干得漂亮,林风!”苏小婉毫不吝啬她的赞赏,看向林风的眼神中带着惊喜和认可。她迅速修改算法,将“灵犀印记”的施加和感应接收整合进了探测体系。
有了新工具,团队立刻决定对之前“观察者程序”出现过的C区档案室次级服务器节点,进行重点布控。
当天下午,趁着网络流量较低的时段,林风和叶晚晴协作,成功地将一枚“灵犀印记”施加在了那个节点上。整个过程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警报。
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
高阳对“灵犀印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将自身权柄运用到如此精细的辅助领域……很有意思的思路。”他评价道,看向林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审视,仿佛在重新评估他的潜力。
赵猛依旧话不多,但值守时更加关注C区方向的动静。云薇则忙着优化感应信号的接收和解析程序,确保一旦印记被触发,能第一时间精确定位。
墨尘和渡鸦则负责大范围的环境监控,提防着“园丁”可能声东击西的其他手段。
时间在紧张的期待中流逝。直到深夜,轮到林风和赵猛值守时,异动终于发生了!
就在凌晨两点左右,林风的心脏猛地一跳,一股极其微弱但清晰的“被触动”感从C区方向传来——是“灵犀印记”!
几乎同时,云薇那边的接收器也发出了低沉的蜂鸣!屏幕上代表那个档案室节点的图标剧烈闪烁起来!
“目标激活!它在尝试上传数据!”云薇快速汇报,“数据包特征……还是建筑结构图!但这次是更详细的、带有老旧管线标注的版本!”
苏小婉也被惊醒,立刻参与到数据分析中:“它在寻找什么?特定的管道?通道?还是……某个被遗忘的接入点?”
林风闭目凝神,努力放大那份“灵犀印记”传来的感应。除了位置信息,他似乎还能模糊地感受到一丝……“急切”和“搜寻”的情绪残留?是错觉吗?还是“灵犀印记”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捕捉到了对方操作时泄露的微弱精神波动?
“印记感应强度在快速下降!”林风提醒道,“对方可能快要完成操作了!”
“尝试用‘探测脉冲’干扰它!逼它露出更多马脚!”苏小婉下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