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仿佛被小星星悄然拨快了发条,在看似重复的日常底下,涌动着令人惊奇的成长暗流。他的世界不再仅仅满足于是什么,而是执着地探寻着为什么怎么样,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开始映照出更为复杂多彩的生活光影。
语言成了他最得心应手的探索工具。现在的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词语堆砌,而是能够组织起完整的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我想吃那个红色的苹果。他指着果盘,用词准确得让林绵都有些惊讶。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开始理解并使用一些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看到下雨了,他会望着窗外说: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们不能去公园玩了。虽然语气里带着失落,但这种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标志着他思维能力的又一次飞跃。
霍星澜敏锐地抓住了儿子这个特点,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晚饭时,霍星澜会指着桌上的青菜问:星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青菜吗?小星星歪着头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因为......好吃?霍星澜笑着摇头:不只是好吃哦。青菜里有很多维生素,能让星星长得更高,更健康。说着还比划了一个长高的动作。小星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至少,维生素这个新词和这个他最在乎的目标,已经在他心里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这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好奇,也体现在他与霍父的互动中。现在的他不再满足于看爷爷修理东西,而是会提出各种问题。爷爷,为什么螺丝要往这边转?这个弹簧为什么要放在这里?霍父总是耐心地停下手中的活计,用最浅显的语言解释着其中的原理。有时解释不通,霍父就会带着他做个小实验——比如用橡皮筋和纸盒做个简易的弹射装置,让小星星亲眼看到能量的储存与释放。每当这时,小星星的眼睛就会亮得像真正的星星,那专注的神情让霍父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霍星澜。
然而,思维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小星星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他画太阳一定要画得圆圆的,如果一不小心画歪了,就会气鼓鼓地把整张画纸揉成一团。玩拼图时,如果最后一块怎么都放不进去,他会急得满脸通红,甚至会把已经拼好的部分全都打乱。
最典型的一次,林绵教他系鞋带。那双肉乎乎的小手怎么都不听使唤,总是打不成那个关键的环扣。试了十几次都失败后,小星星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他突然把鞋子一脱,狠狠扔到地上,带着哭腔喊:我不要系了!我永远都学不会!
林绵没有急着去捡鞋子,而是先把委屈的儿子搂进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妈妈知道星星很着急,很想马上学会对不对?但是系鞋带确实有点难,妈妈小时候学了好久好久呢。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慢慢地说:你看,我们不要想着一次就成功,今天先学会把这个环扣做出来,好不好?明天我们再学下一步。
她把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几个小步骤,让小星星在每一个小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果然,当小星星终于独立做出第一个环扣时,脸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兴奋地举给每个家人看。霍星澜下班回家时,他更是迫不及待地演示了一遍又一遍。
除了追求完美,小星星还表现出对的敏感。家里分水果,他会仔细地盯着每个人的盘子,确保分到的一样多。如果发现谁的看起来比较多,他会认真地指出来:爸爸的草莓多了一个!起初霍母觉得这是孩子气的小心眼,但林绵和霍星澜却从中看到了他对规则的重视。他们开始借此机会教他更复杂的概念——比如爷爷年纪大,可以多分一个;比如今天妈妈特别辛苦,可以多吃一块蛋糕。他们努力让他明白,公平不只是简单的平均分配,还要考虑到每个人的不同需求。
在社交方面,小星星也展现出令人惊喜的进步。现在的他已经能很自然地和熟悉的小伙伴分享玩具,甚至开始有了固定的玩伴——住在隔壁楼的昊昊。两个小家伙几乎每天都要在小区游乐场碰面,一个拿着工程车,一个拿着奥特曼,能自得其乐地玩上整个下午。
但友谊的小船也难免会遇到风浪。有一次,为了一辆罕见的消防车模型,两个好朋友发生了争执。昊昊紧紧抱着车不放,小星星也抓着车的一头不肯松手。眼看着冲突就要升级,小星星突然松开了手,看着昊昊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这是我的车。但是我们可以一起玩。你玩五分钟,然后给我玩五分钟,好不好?
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昊昊愣住了,也让在不远处观察的林绵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小星星不仅记住了大人们教过的轮流玩的概念,还自己创造性地加上了具体的时间分配方案。虽然五分钟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这种尝试用规则来解决冲突的意识和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这个年龄孩子通常的表现。
最终,在两个妈妈的协助下,他们用手机设定了闹钟,真的实现了这个五分钟轮流制。当闹钟响起,昊昊虽然不舍,还是遵守约定把车交给了小星星。而小星星在玩了五分钟后,也准时把车还了回去。这次成功的经历,让两个小家伙都体验到了遵守规则带来的和谐与快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