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映月的静夜里
立冬的霜刚覆上塘边的枯草,我已站在老柳树下,看寒塘在暮色里泛着冷光。水面像块磨得温润的墨玉,映着天边半轮残月,岸边的芦苇杆光秃秃地立着,风一吹就响,细碎的枯苇叶落在塘里,没激起半点涟漪,便顺着水纹慢慢漂远。指尖碰了碰塘水,凉得像浸了冰,却又透着股静——是岁月的沉潜,顺着指尖慢慢渗进心里。塘中央的老荷杆还竖着,断了的莲蓬垂在水面,像在跟塘水低语,这一刻,塘风的清混着枯草的淡漫过来,我忽然懂得:寒塘从不是冬日的弃地,是藏在枯荷里的絮语,是混在月色中的念想,在静与动、枯与荣之间,把每个看似萧瑟的瞬间,都酿成可以细品的冬之韵。
儿时的寒塘,是祖母竹篮里的塘泥。她总在小雪的清晨挎着竹篮去塘边挖,铁锹铲过冻土的声里,混着这塘泥得对着暖阳才够显松软,太早了沾着夜寒,太晚了被日晒硬,凭着心挖才够妥的絮语。我跟在身后学辨认,看她把带水的塘泥小心收进布袋,再把稍干的留着垫在花盆底,你看这分,是让寒塘记着该有的用处,就像泥里的养分,藏着藏着才够珍。有次为没挖到软和的塘泥哭闹,她却拉我看塘里的残荷:你看这荷杆,看着枯了,根还在泥里活,等开春就冒芽,就像寒塘的妙,等着等着就见生机。塘泥沾在指腹的湿里,混着她塘是地的眼,泥是春的信的教诲。
她的花盆架上,总摆着些的物件:晒透的塘泥(存了三十年的肥),磨亮的竹篮(装了千次的泥),记着挖泥技巧的木牌(哪片塘泥软哪处荷根多)。这泥跟了我五十年,新泥带水,旧篮知重,带着心才懂寒塘,她指着木牌上的冬挖春用你看这刻,是对着时节才留的巧,越细越见挖的妙,就像空的袋,装着装着就满了。有年冬日,院角的腊梅长得瘦,祖母把塘泥和碎煤渣混在一起埋进土里,寒塘的肥,得养了花,才不白挖,果然开春后腊梅开得比往年艳,花香的淡里,藏着比肥料更重的情——有些寒塘,藏在馈赠与期待的缝隙里。
少年时的寒塘,是先生石桌上的塘景图。他总在大雪的午后把宣纸铺在塘边,毛笔蘸墨的声里,混着这残荷得对着寒塘才够显风骨,墨太浓失了雅,墨太淡没了魂,凭着心画才够妥的絮语。我捧着砚台学研墨,看他把荷杆的弧度画得格外苍劲,再把塘面的留白留得恰到好处,你看这留,是让寒塘记着该有的意境,就像纸上的白,空着空着才够静。有个同窗为画不出残荷的韵沮丧,他却带我们看塘里的月影:你看这月,映在塘里就碎了,捞不着却真实,就像寒塘的妙,悟着悟着才见真。墨香绕在耳畔的淡里,藏着塘是画的魂,荷是冬的骨的深意。
他的书案旁,总放着些的物件:泛黄的画稿(画了万次的塘),磨旧的毛笔(蘸了千次的墨),记着画塘心得的纸笺(哪笔该重哪处该轻)。这画跟了我四十年,新宣白净,旧笔知韵,带着懂才懂寒塘,他指着纸笺上的以枯显荣你看这写,是对着心境才留的真,越淡越见画的妥,就像空的纸,画着画着就有了魂。有次暴雪压断了塘边的柳枝,先生却在雪后第一时间去塘边,回来后在宣纸上画了幅《雪覆寒塘》,寒塘的静,得经住雪的沉才显,就像人的志,熬着熬着才够坚,后来我们的画里总带着股塘的静,笔墨的香里,藏着比技法更重的悟——有些寒塘,藏在等待与共鸣的间隙里。
成年后的寒塘,是父亲工具箱里的塘边木。他总在冬至的清晨背着工具箱去塘边,斧头劈过枯木的声里,混着这塘木得对着寒风才够显结实,太潮了易发霉,太干了易开裂,凭着心选才够妥的絮语。我帮着整理木料,看他把直挺的柳木留着做锄头柄,再把粗壮的荷杆截成小段当花盆架,你看这用,是让寒塘记着该有的价值,就像木里的劲,藏着藏着才够实。有次为木料被虫蛀了急躁,他却拉我看塘里的冰:你看这冰,看着硬,太阳一晒就化,做人做事也得有这份柔劲,就像寒塘的妙,刚着刚着也能软。木屑落在掌心的细里,藏着塘是木的家,木是塘的忆的实。
他的工具箱里,总放着些的物件:打磨的柳木(做了千次的柄),截好的荷杆(改了万次的架),记着选木技巧的本子(哪样木耐用哪季木易存)。这木跟了我四十年,新木挺直,旧箱知护,带着实才懂寒塘,他指着本子上的物尽其用你看这写,是对着用处才留的法,越细越见选的真,就像空的箱,填着填着就满了。有次邻居家的农具坏了,父亲用塘边的柳木做了新锄头柄送过去,寒塘的木,得用在该用的地方,才不白选,后来邻居们总帮着留意塘边的枯木,木香的淡里,藏着比木料更重的情——有些寒塘,藏在分享与守护的褶皱里。
寒塘的晨,是带着霜的静。天刚蒙蒙亮,霜就覆在塘边的枯草上,白花花的像撒了层盐,塘面结着薄冰,映着灰蓝的天,偶尔有冰裂的声,从塘中央传过来,又很快被静吞没。我蹲在塘边,看冰面上的霜慢慢化掉,变成小水珠,顺着冰面滑进塘里,的一声,格外清晰。有次清晨遇见个钓鱼的老人,坐在小马扎上,鱼竿架在冰窟窿旁,这寒塘的鱼,得等,性子急了钓不着。我陪他坐了会儿,直到太阳出来,冰窟窿里冒起热气,他才钓上条小鲫鱼,笑着说你看,再冷的塘,也有活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