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临终于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转过椅子,看向董越。
他的表情很平静,没有预想中的愤怒或者焦虑。
这种平静,反而让董越心里更没底了。
“理由很……官方,也很棘手。”
董越苦笑了一下,指着文件上的内容。
“首先是技术封锁。
我们需要的几种特种钛合金、高温镍基合金,还有T1000级别的碳纤维预浸料。
本身就在他们的出口管制清单上。”
“他们担心这些材料被用于军事领域。”
康临的眉毛微微挑了一下。
这倒是在意料之中。
毕竟,能用在顶级超跑和F1赛车上的材料,基本都能无缝衔接到航空航天和尖端武器上。
“其次,他们对我们公司做了背景调查。”
董越的语气变得更加无奈。
“源能工业,一家刚成立没多久的公司,注册资金来源不明,数额巨大。
法人代表,是一个十九岁的青北大学新生。”
“这组合……在他们看来,太可疑了。”
“有家供应商在回函里旁敲侧击,问我们是不是有军方背景的‘白手套’公司。”
康临听完,忍不住笑了。
白手套?
这想象力,不去写小说真是屈才了。
不过,他也能理解对方的顾虑。
如果一家背景成谜的外国公司,突然要来采购国内最顶尖的战略级材料,自己也一样会警惕。
这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已经牵扯到了更复杂的层面。
“所以,他们不卖。”
康临做出了总结。
“对,不卖。一家都不卖。”
董越的表情像是吃了黄连。
为了打造“源能超跑”,康临之前特意让董越从飞航工业集团旗下的特种汽车集团。
采购了一整条柔性生产线。
工厂的配套设施也几乎是顶级的,很多非核心零部件完全可以自己生产制造。
万事俱备,只欠“材料”这股东风。
结果,风没来,来了一堵墙。
一堵由技术壁垒和国际猜忌筑成的高墙。
康临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在思考破局的办法。
“国内呢?有没有可以替代的材料?”
这是最直接的思路。
如果国内能找到替代品,哪怕性能稍差一些,也可以先用着,至少能让项目启动起来。
然而,董越的回答,再次给康临泼了一盆冷水。
“很难。”
董越摇了摇头,脸上满是苦涩。
“康总,您是搞技术的,应该比我更清楚。高端材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弱项。”
“我们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壳子,但想造出一颗最强大的‘心脏’,总是被材料卡脖子。”
“如果用国内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材料来造您的发动机……不是不行。”
董越顿了顿,想找个合适的比喻。
“可能……咱们的超跑就得打上‘两年保修,三年包换’的广告了。
百公里加速两秒?怕是跑两次就得进维修厂大修。”
这话说得虽然夸张,但道理没错。
用普通材料去承受极限性能的摧残,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源能超跑”如果真这么干了,恐怕会成为整个行业的笑柄。
康临的眉头,终于微微皱起。
这确实是个死结。
“飞洲工业集团呢?”
康临突然想起了那个帮他制造出第一台样车的公司。
作为国内顶级的无人机制造商,他们的产品同样对材料有极高的要求。
“飞洲倒是肯定有符合我们要求的材料,甚至可能更好。”
董越立刻回答。
“但他们不可能卖给我们。
这些都是他们压箱底的宝贝,是核心竞争力,很多都是跟军工研究所合作开发的。
属于绝对的机密,想买都买不到。”
前方的路,似乎被彻底堵死了。
董越看着康临,心里七上八下。
项目刚开始,就遇到了这种地狱级别的难题。
换做任何一个创业者,此刻恐怕都已经心态爆炸了。
然而,康临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沮丧。
许久。
康临缓缓开口,打破了沉寂。
他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既然买不到……”
董越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那我们就自己造。”
什么?
董越怀疑自己听错了。
自己造?
造什么?
造材料?!
“康总,您没开玩笑吧?”
董越的眼睛瞪得像铜铃。
“我们是造车的,不是搞冶金和化学的!
材料研发,那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漫长的无底洞!
动不动就是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算的,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他感觉康临一定是疯了。
这比一个大一新生说要造超跑,还要疯狂一百倍!
“我没开玩笑。”
康临的表情异常认真。
“我研究F1赛车,本身就需要攻克更尖端的材料学难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