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起,朱昊然对自身行动模式做了周密调整:但凡离开空间单独行动时,他必会凝聚精神幻化出与本尊无二的虚拟分身,让分身按常规路线行动,而真正的他则如蛰伏于阴影中的猎豹,身形隐匿在侧,目光锐利如鹰隼,每走一步都细致扫视周遭环境,耳力也提到极致,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声响 —— 经历过异度空间的历练,他深知潜藏的风险往往藏在看似平静的日常里。
唯有与人同行时,他才现出真身。
开学后的第一节晚自习,正好是法定班会时间。
铃声刚落,朱昊然与冯俊哲便并肩走上讲台,两人一主一辅,默契地开启了主持工作。
台下,辅导员梁彦秋老师端坐于角落座位,双手轻搭在桌沿,目光温和地注视着讲台上的学生,全程安静旁听,既没有中途打断,也未曾提出任何干预性建议,给予了两人充分的主导空间,教室里的氛围既严肃又不失轻松。
这场班会效率极高,清晰解决了班级的四大核心问题:
班级周报编辑部正式成立:编辑部共由五人组成,其中李梦夏担任主编,冯俊哲、江雨泽、白璐、梁冰玉四人任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李梦夏选定的这四位编辑并非随机挑选 —— 他们不仅完全认同异度空间团队的五项基本原则,其情商、智商、逆商 “三商” 更是全部达到了团队骨干成员的最低标准,如今已被正式列为异度空间团队的骨干纳新对象。
可控核聚变研究会落地:班会现场,朱昊然宣布班级将创建全新社团 “可控核聚变研究会”,他自任会长,冯俊哲任副会长。消息一出,全班同学无一犹豫,当场全部报名加入。
社团的活动安排也一并明确:每周固定活动一次,时间定在周六上午九点至十二点,活动地点选在恒元京都大酒店的专属小餐厅;更让大家惊喜的是,每次活动后的午餐将由班长朱昊然全权宴请,无需 AA 制,这一安排既提升了社团的吸引力,也体现了他对科研团队凝聚力建设的重视。
元旦文艺晚会筹备启动:为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增强集体归属感,班会明确元旦前一天晚上将举办班级文艺晚会,并要求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提前准备节目。
这一决定不仅让紧张的学习与科研生活多了一份期待,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个人风采、增进彼此了解的平台。
班级体育队伍组建完成:班会最后宣布成立班级男子篮球队与女子排球队,班级 12 名女生全部加入女排队伍。
令人意外的是,朱昊然并未加入男篮,反而主动提出担任女排主教练,言语间透露出清晰的目标:“我要把这支队伍打造成校园里的冠军之师”,其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与敢闯敢拼的态度,让同学们对这支女排充满期待。
班会结束三天后,白泽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工科实验班所有任课老师的高清标准照,然后联系十几位画中仙画师。
接到需求后,画师们立刻开启 “爆肝模式”—— 画室里灯火通明,画笔在宣纸上飞速游走,从勾勒轮廓到填充色彩,再到细节纹理的打磨,每一步都精益求精。短短一天时间,一幅幅形神兼备的教员工笔画便新鲜出炉。
画作完成后,朱昊然的魔眼凝聚着特殊能量,为每一幅画 “点睛”。
瞬间,画作中的人物眼神骤然变得灵动有神,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此同时,他还在画作 “意识” 深处悄然烙印下 “绝对服从” 的指令,确保这些 “特殊私教” 能完全执行任务。
随后,朱昊然对着这几位 “私教天团” 下达了硬核任务:“从十一月一日起,在异度空间给我和梦夏开一对二专属课,备课内容必须往学科深处挖,不能停留在表面知识;授课速度直接飙到日常教学的五倍速,务必高效突破!” 而他与李梦夏的目标简单又直接:要用两个月时间,刷爆整个学年的全部学分,为后续投入科研腾出更多精力。
可控核聚变科学研究会的影响力很快超出了班级范围。副会长冯俊哲主动承担起宣传工作,不仅在校园论坛发布社团宗旨与研究方向,还带着社团简介海报在各教学楼、实验室周边分发。这一举措成效显着,不少外班同学被 “可控核聚变研究” 这一前沿课题吸引,纷纷报名加入;更令人惊喜的是,两位博士生也主动联系社团 —— 一位是深耕可控核聚变物理机制的物理学博士邓光远,另一位是擅长用数学模型解决科研难题的数学博士郑忠铎,他们的加入,让社团的科研实力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正式开学后的第一个周六上午,“可控核聚变研究会”的第一次活动在恒元京都大酒店八楼宴会厅隆重拉开帷幕。宴会厅内,长桌整齐排列,桌上摆放着笔记本、中性笔与可控核聚变相关的基础资料,二十余名会员齐聚于此,眼神中满是对科研的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