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九月,辛巳,大清兵入墙子岭,癸未,京师戒严,卢象升、高起潜分督援军。”————《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
… …
“急报,八百里加急!”
夜不收神色匆忙,直奔中军大营。
“启禀高总监,建奴岳托部四万大军,兵分三路,已攻下易县,雄县,安素。正向巨鹿靠拢,形成合围之势。”
“什么?这么快?建奴果然不可敌。”高起潜无力摆了摆手。
“传令,军队连夜开拔,前往临清驻扎。”
“高起潜,你这阉贼,胆敢见死不救?”听闻高起潜之言,杨廷麟勃然大怒。
“前日,我带卢督师亲笔信前来求援军,你一拖再拖。现如今建奴已经合围巨鹿,你却南辕北辙率军前往临清驻扎,是何道理?”
“放肆,本监军用兵需要你多嘴?”
……
张世泽冷眼看着这一幕,一阵苦笑,历史果然不会骗人。
张世泽是穿越者,因为喝醉酒对着电线杆撒尿。一个机灵,穿越为崇祯十一年英国公府小公爷,京营提督张世泽。
这一世的张世泽因为第一次出征,面对成千上万建奴铁骑,惊摔下马昏迷不醒,这才给了自己可乘之机。
崇祯十一年九月底,建奴八万大军在多尔衮与岳托率领下,分批从青山关,墙子岭入关,蓟辽总督吴阿衡兵败被俘。
对于建奴这次南下,崇祯不是不重视。
一方面连夜召回守丧在家的卢象升,官拜兵部尚书衔督师。赐尚方宝剑,节制天下兵马。
另一方面又急调八万关宁军,两万天雄军,两万京营,共十二万大军对建奴八万大军围追堵截。
原本一切挺好,十二万对八万,纵然建奴铁骑再勇猛,可三打二的局面不见得就会输,至少不可能让建奴在大明腹地无法无天。
可谁曾想崇祯竟然给卢象升安排高起潜这么个监军,除了两万天雄军听命于卢象升,八万关宁军和两万京营都在高起潜手中。
这也是崇祯惯用的骚操作,不管是哪位将领出征,必派太监监军。
将军出征在外,却要受太监节制。
大明,亡于己手!
张世泽知道,现在的十二月,广平府,鸡泽城,是建奴南下的关键点。
按照历史走势,要不了多久,卢象升就会两面中三刀四箭战死于巨鹿。
卢象升战死后,建奴如入无人之境,对大明腹地进行惨无人道的奸淫掳掠。
张世泽也明白,想阻止卢象升战死,阻止建奴大军对百姓奸淫掳掠,阻止“戊寅之变”发生。此时此刻必须除掉高起潜,出兵巨鹿救卢象升。
想到这,张世泽仔细打量中军大营中众人。
除了正在和监军高起潜争吵的卢象升亲兵杨廷麟,还有关宁军前锋总兵祖大寿,前锋右营副将吴三桂,和京营总督曹化淳。
虽然自己只是京营提督,受制于总督曹化淳。可因为自己爷爷张维贤当年在京营影响力太大,真正掌控京营的是自己。
至于祖大寿和吴三桂,这两个家伙可都是机灵人。
历史上,祖大寿先后两次投降建奴。虽然都是被逼无奈,可也能看出,这厮立场不坚定。
至于吴三桂,更是无需多言。
如果自己找祖大寿和吴三桂商议诛杀高起潜之事,这二人定然不会同意,甚至会搞事情。
可如果自己先杀了高起潜,这二人定然也不敢对自己怎样,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杀高起潜不难,难的是善后。
高起潜虽然不是东西,可他是崇祯安插在军中的眼睛,杀他同等于造反。
张世泽努力回想历史典故,唐末的“香积寺之战”素有“新唐之战”之称。
谁失败,谁是乱臣贼子。谁胜利,谁是王侯将相。
想到这,张世泽豁然开朗。
所有人都怕高起潜,那是因为他是崇祯的眼睛。可如果高起潜死了,崇祯哪里会在乎瞎了的眼睛。
历史上高起潜拥兵不救,致使卢象升战死。崇祯没有拿下高起潜就是最好证明,这也是崇祯一大诟病。
死人无法为自己辩解,只要杀了高起潜,那造反的人就是高起潜。
伟人说的好:
一切都是纸老虎,只要捅破那层窗户纸,皆不堪一击。
此时杨延麟与高起潜的争吵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高起潜,如若巨鹿失守,建奴将长驱直入,我泱泱大明再无力阻击建奴。到那时,建奴将对百姓进行惨无人道奸淫掳掠,这个责任你担得起?”
“一派胡言,建奴士气正盛,此时出兵巨鹿就是送死。如若关宁军和京营都打没了,建奴调转马头攻打京城,又该如何应对?”
“建奴也是人,不是神。我两万天雄军已经将建奴四万大军拖成疲惫之师,八万关宁军与两万京营出击巨鹿,与天雄军里应外合,定能全歼建奴大军。”
面对杨延麟的理直气壮,高起潜明显已经恼羞成怒。
“杨延麟,你胆敢置皇上安危不顾?来人,将妖言惑众的杨延麟推出去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