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二日的深夜,雨花台指挥部内依然灯火通明。朱赤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手中拿着无人机拍摄的最新照片,眼神专注而锐利。经过连续多日的空中侦察,日军的部署情况已经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旅座,这是今天拍摄到的全部照片。赵铁柱将一叠刚洗印出来的照片铺在桌面上,日军的炮兵阵地已经基本构筑完成,指挥所的位置也确定了。
朱赤仔细查看着每一张照片。在放大镜下,日军阵地的细节清晰可见:火炮的型号、阵地的布局、弹药堆积点、甚至指挥所周围的天线都一览无余。
把陈文远叫来。朱赤头也不抬地说,还有,让各炮连连长立即到指挥部开会。
片刻后,指挥部里聚集了全旅的炮兵军官。这些经历过淞沪会战的老兵们,看到如此清晰详尽的敌军阵地照片时,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诸位,朱赤用指挥棒指着地图,这是我们用特殊手段获取的敌军部署情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开战第一时间,摧毁这些重要目标。
他转向陈文远:陈先生,你先介绍一下日军炮兵阵地的情况。
陈文远推了推眼镜,指着照片说:根据连续三天的观察,日军在淳化镇方向部署了两个炮兵大队。第一大队配备12门75毫米山炮,位于这个位置;第二大队配备8门105毫米野炮,在这里。此外,还有一个迫击炮中队部署在前沿。
炮兵一连连长王大山仔细研究着照片,突然指着其中一个细节说:旅座,你看这里。日军很狡猾,他们把弹药库设在了反斜面,我们的炮火很难直接命中。
观察得很仔细。朱赤赞许地点头,所以我们需要特殊的打击方案。
他让赵铁柱展开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清晰标注着每个目标的位置和编号。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建立目标数据库。朱赤解释道,每个重要目标都要编号,记录坐标、性质、优先级。开战之后,我们要按照优先级逐个清除。
程智忍不住问道:旅座,咱们的炮弹有限,如何才能确保精准打击?
问得好。朱赤走到地图前,我们要采取重点打击、分批摧毁的策略。首先打击日军指挥系统和重炮阵地,然后是弹药堆积点,最后才是前沿火力点。
他详细讲解了现代炮兵的作战理念:每个炮连负责特定区域的目标,要提前计算好射击诸元。开战后,我们要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就完成首轮打击。
张绍勋提出一个关键问题:旅座,我们如何确保射击的准确性?毕竟实战中和训练场不一样。
这就需要实地勘测和反复演练。朱赤说,从明天开始,各炮连要派出观测小组,秘密前往前沿阵地,实地确认目标方位和距离。
他特别强调:观测小组要携带测距仪和指北针,每个目标都要从三个不同方位进行测量,确保坐标的准确性。
深夜,朱赤独自留在指挥部里,开始制定详细的打击计划。他根据目标的重要性和摧毁难度,将目标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目标:日军指挥所、炮兵观测所、重炮阵地;
二级目标:弹药库、后勤补给点、通讯枢纽;
三级目标:步兵集结地、迫击炮阵地、机枪火力点。
系统,他在心中默念,兑换炮兵观测设备和计算工具。
【消耗800积分,获得炮队镜2具,测距仪5具,炮兵计算尺10把】
这些专业装备的到来,将极大提高炮击的精度。
第二天清晨,各炮连的观测小组就秘密出发了。他们化装成当地农民,携带伪装好的观测设备,潜入到前沿阵地。在一处隐蔽的山坡上,观测员小李正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炮队镜。
目标编号A-01,日军指挥所。小李低声对记录员说,方位角2-30,距离3500米。确认天线数量3根,警卫哨位2个。
记录员快速记下数据,同时绘制出目标区域的草图。这样的观测点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十余处,形成了完整的观测网络。
与此同时,在后方的炮兵阵地上,炮手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朱赤特意要求他们进行——在不直接看到目标的情况下,仅根据坐标数据进行射击。
方位角2-30,距离3500米,高爆弹一发,预备——放!炮长大声下令。
炮弹呼啸着飞出,在目标区附近爆炸。观测员立即报告偏差数据,炮手们则快速调整射击诸元。
这样的训练要持续到每个炮班都能在三次试射内命中目标。朱赤对炮兵营长说。
午后,朱赤召集了一个特殊的会议。参会者除了炮兵军官外,还有猎鹰小队的成员。
开战之后,我们需要有人深入敌后,为炮兵提供弹着点修正。朱赤看着猎鹰小队的队员们,这个任务很危险,需要你们潜入到敌军阵地附近。
赵铁柱立即站出来:旅座,让我去吧!我对这一带地形最熟悉。
朱赤摇头,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这次我要派王栓柱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