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稠得化不开。白日的喧嚣与死亡仿佛被这无边的黑暗吞噬,只留下死一般的寂静和空气中挥之不去的血腥与焦糊味。但这寂静之下,暗流汹涌。
日军显然不甘心第一天的受挫,更不打算给中国守军从容修复工事、补充兵员的机会。午夜刚过,前沿观察哨和朱赤布设的【简易战场传感器】就传来了异动——日军利用夜色掩护,开始向富金山阵地前沿渗透,企图拔除关键的火力点,为拂晓的总攻扫清障碍。
在富金山主阵地左翼,有一处被称为“鹰嘴岩”的前出高地。这里地势险要,可以俯瞰山下日军的一条主要进攻路线,上面部署了一个加强排的兵力,配备了两挺重机枪和数具掷弹筒,如同一颗钉子,牢牢楔在日军的咽喉上。这里,自然成为了日军夜袭的首要目标。
排长周大勇,一个参军五年的老兵,湖南人,性格沉稳坚毅。他并没有因为夜色的宁静而放松警惕,反而加派了双岗,并亲自带着两名老兵,沿着阵地外围匍匐巡逻。春夜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军装,带来刺骨的寒意。
“排长,有动静!”身边一个耳力极佳的老兵突然压低声音,一把按住了周大勇。三人立刻屏住呼吸,伏在冰冷的岩石后面,侧耳倾听。
除了风声,似乎还有一种极其轻微的、衣物摩擦岩石和泥土的窸窣声,正从山坡下方传来,越来越近。偶尔,还有金属轻微碰撞的脆响。
“是鬼子!人还不少!”周大勇心中一凛,轻轻拉动枪栓,对身后另一名老兵做了个手势。那老兵会意,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退回主阵地报信。
周大勇和剩下那名老兵,紧紧握着手中的中正式步枪,手指扣在扳机上,眼睛死死盯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黑暗中,依稀可以看到几个黑影,正利用岩石和弹坑的掩护,如同鬼魅般向上蠕动。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显然是日军中的精锐。
“准备手榴弹!”周大勇用几乎听不见的气音说道。两人悄悄摸出了腰间的木柄手榴弹,拧开后盖,将拉环套在小指上。
黑影越来越近,已经能看清他们戴着不同于普通步兵的钢盔轮廓,以及手中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大约有十多人,呈散兵线散开。
就在最前面的一个黑影距离周大勇潜伏的岩石不足二十米时,他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警惕地四下张望。
周大勇知道不能再等了!
“打!”他暴喝一声,猛地站起身,将手中的手榴弦一拉,延时两秒,奋力向黑影最密集处投去!身旁的老兵几乎同时掷出了手榴弹!
“轰!轰!”两声爆炸在寂静的夜里格外震耳欲聋!火光闪现的瞬间,映照出了日军渗透分队惊愕和狰狞的脸孔!
“敌袭!开火!”周大勇一边大喊,一边举枪对着下方晃动的黑影猛烈射击!阵地上的其他士兵也被爆炸声惊醒,迅速进入战斗位置,机枪、步枪向着山坡下盲目推测的方向疯狂开火!
日军渗透分队遭到迎头痛击,瞬间倒下了四五人。但他们反应极快,剩余的人立刻匍匐倒地,或用精准的点射还击,或投掷手雷,同时发出尖利的哨音,显然是在呼叫支援。
一场混乱而激烈的夜间近距离交战瞬间爆发!枪口焰在黑暗中不断闪烁,如同鬼火,子弹啾啾地划过夜空,手榴弹和手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双方士兵在黑暗中凭借着声音、模糊的身影和直觉互相射击、搏杀。惨叫声、怒吼声、日语的咒骂声不绝于耳。
周大勇依托着岩石,不断变换位置,用精准的点射压制着日军。一名日军士兵试图从侧翼包抄,被他及时发现,一个点射撂倒。但另一名日军掷弹手发射的掷弹筒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飞溅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臂,一阵剧痛传来,鲜血瞬间涌出。
“排长!”旁边的老兵惊呼。
“没事!死不了!”周大勇咬着牙,撕下一截绑腿,胡乱将伤口扎紧,继续战斗。
日军的渗透分队虽然精锐,但在早有防备且占据地利的中方守军面前,并未讨到便宜。战斗持续了约一刻钟,日军丢下七八具尸体,被迫向山下退去。但周大勇排也付出了伤亡五人的代价,更重要的是,日军的这次夜袭,像一声警钟,预示着黎明前的战斗将更加残酷。
几乎在“鹰嘴岩”遭遇战的同时,白沙河方向、田家镇要塞外围,也发生了多起小规模的夜间渗透与反渗透战斗。日军的企图很明显:疲敌、扰敌、侦察守军火力配置。
第五战区前进指挥所内,朱赤被前线的紧急报告彻底唤醒。他披着军大衣,站在通讯电台前,听着各处的汇报,脸色凝重。
“命令各部,提高夜间警戒级别,尤其注意反斜面和小路!照明弹准备要充分!”
“命令炮兵,对日军可能的渗透出发阵地和集结区域,进行不定时、小规模的骚扰性炮击,不能让他们安心准备!”
“通知‘鹰眼’系统,加强对日军纵深区域的夜间红外扫描(如果初级版本具备此功能),寻找其炮兵和预备队的调动迹象!”
他意识到,日军正在积极调整战术,从单纯的正面的“钢锤”砸击,转向结合夜间渗透、侧翼迂回等更灵活的方式。自己必须见招拆招。
与此同时,在武汉城内,另一条战线也在紧张地运作。由战区政治部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庞大民工队伍,在军需官的带领下,冒着被日军间谍发现的危险,连夜将堆积如山的弹药、粮食、药品等物资,通过各种方式运出城,送往各个方向的前线。码头上,纤夫们喊着低沉的号子,将满载物资的木船逆流拉向上游;公路上,骡马大车、独轮车甚至肩挑背扛的人流,络绎不绝,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却维系着前线数十万将士生命的“血肉补给线”。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挑夫,佝偻着背,挑着两箱沉重的子弹,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他的儿子就在富金山前线。他不知道自己挑的子弹,会不会有一发,正好被儿子射向鬼子。他只知道,多送一箱上去,前线的孩子们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汗水浸透了他破旧的衣衫,但他浑浊的眼睛里,却有一种坚定的光芒。
长夜漫漫,暗流涌动。厮杀与支援,警惕与疲惫,在这战场的夜晚交织。当东方的天际再次泛起鱼肚白时,等待双方的,将是经过一夜酝酿后,更加狂暴的钢铁风暴。
喜欢浴血金陵:兵王带系统痛击日军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浴血金陵:兵王带系统痛击日军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