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此时的童贯已经军功显赫。
可见,童贯的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他虽是宦官,但与一般的太监不同,有胡子,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而且身材魁梧。且其为人豪爽仗义,富有军事才略,在军营中赏罚分明,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军营中叱咤风云的缘故。
崇宁元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皇上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童贯使燕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于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今年,他主管枢密院事。另外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为太傅、泾国公。
大定立国以来,曹彬、杨业、狄青、王韶、种世衡等,皆一代名将也。时至今日,种师道、折可适领西军以抗西宁,可为军中双骄。然童贯方为军中一号人物,由他领军北伐实至名归。
北伐一事说来也是极玄幻,其中大定的想当然相当于是埋雷,而另一个人的出现则成了导火索。
此人唤作马植。
先前崇宁帝派郑允中为贺辽生辰使,童贯为副。童贯以宦官使辽,大为燕国皇帝不齿,指笑曰“南朝乏才如此!”。
童贯心中恼怒无比。
在使燕时,途径卢沟,有燕h马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灭燕之策,因此得以拜见童贯。童贯与之交谈,大奇之,两人结伴而归,易姓名为李良嗣。童贯推荐李良嗣给朝廷,李良嗣献策说:“女真恨契丹人切骨,本朝若遣使自登州、莱州渡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燕,其国可图也。“议者说祖宗以来,虽有此道,以其地靠近诸蕃,禁止商贾舟船通过,已经百余年了。一旦启用,恐怕非中国之利。
崇宁帝召见李良嗣,问所来之因,李良嗣对答:“燕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等矣。“皇帝欣然采纳,赐姓常氏,以为秘书丞,图燕之议自此始。迁直龙图阁,提点万寿观,加右文殿修撰。
这马植何许人也?原来其出生于北燕云十六州境内,曾在燕境任卿相,但因民族出身为二等公民不受重用,辞官后以贩马为生。
一马贩尔,盖因在燕国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心下愤懑难平,自是想方设法要雪此奇耻大辱。
至于大定皇帝纳其言封其官,大抵也是千金市骨之意,权当竖了块牌坊。且大定君臣对燕云十六州可是从未忘却的,好似是漂泊流落在外的游子,怎会不牵挂何时回归?
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地盘,等于大定中原地区失去了屏障,辽国要想侵略大定,只要放马南下就有收获。
常威深知燕云十六州对大定的重要性,称帝以后就制定了一项政策,即每天往国库里存若干银子,等存够以后,用这些钱向辽国赎回燕云十六州。假如大辽不同意,那就把这些钱用在和辽国打仗上,常威是先礼后兵,这个办法还算不错。但是还没等他的愿望实现就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成了太祖的遗愿。
常严称帝不久,在灭了北汉后,试图挟胜利之威收复幽州,此即高粱河之战。但由于定军疲劳作战和准备不足,在高粱河之战被辽军打得大败。
雍熙三年,大定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路由曹彬、米信率领,从雄州挺进;中路由田重进统率出飞狐口;西路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将带领宋军出雁门关,攻打云州、朔州。
除此之外,定太宗还命定军沿海道北上趋平州、营州,截断辽军水路,最后三路大军汇合于南京城下。
萧太后携辽圣宗,亲自挥师南下,鼓舞士气,并亲自部署应战。大将耶律休哥任主将,在东路拦截曹、米大军;命耶律斜轸等人迎击潘、杨军队;命勤德从平州截断定军水路。
虽然大定东路大将曹彬,曾率军两次占领南部重要城镇涿州,但是又两次主动放弃,使得军心不稳,将士还因此疲惫不堪,给了辽军反攻的机会。
大批辽军集结在燕京城下,萧太后亲临战场欲一举反攻。最后定军大败,杨业受埋伏被生擒,绝食而亡。
第二次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此后再未有主动向大辽发起进攻,而辽朝向大宋发起的进攻,最终以签订澶渊之盟,两国休战为结局,此后便是长达百二十年的和平。
但燕云十六州,仍是大定心头之殇。
喜欢鼎定河山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鼎定河山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