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匠,你看一下。
这做仓廒群,我打算在外围做一些绿化,然后里面做几个凉亭。
另外就是北边我打算建一栋至少九层的办公楼。
办公楼要建三层的地下仓库。
我想着你帮忙设计一下这楼的外形,要和仓廒的风格协调起来。”张俊平把自己的要求对老杨头说了出来。
“张爷,您说的九层高的楼,外形我能设计,可是这建造……”
“怎么?建造有问题?”
“我会的都是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以古法倒也可以建造九层的高楼。
只是使用年限,还有结构的牢固性,以及建造成本,都不如洋人的建造方法。
但是洋人的那种建造方法我不懂。”老杨头很诚实的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
“这个没关系!你把外形设计出来,我找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完善内部结构。
咱们可以来一个中西合璧。”张俊平笑道。
其实,这样的设计,张俊平自己就能做。
他博物馆空间里如今收录了几十万本中外书籍,包罗万象。
西方建筑学和中式建筑都有涉猎。
加上搞艺术的,都擅长平面布局,所以设计仓廒外围的绿化园林,设计九层高楼并不是难事。
只是如今张俊平事情太多,也不愿表现的太过,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人,往往没有朋友。
正好有老杨头可以使用,何必非得自己动手。
“那感情好!
我丈量一下面积,回去就把图纸画出来。
张爷再拿着去找专家完善后面的设计。”老杨头很是拘谨的笑道。
“杨大匠,以后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会越来越多。
回头,我找专业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你也参与进来,多见识见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方法。
我记得当年修建圆明园的时候,样式雷也曾经和洋人合作过。”张俊平笑道。
“是!圆明园里的西洋楼就是乾隆年间,郎世宁参与设计建造的砖石结构的建筑。
其实这栋西洋楼,就掺杂了许多的中国古建筑风格,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说道样式雷和圆明园,老杨头脸上多了几分自信。
这是专业领域的知识给他带来的自信。
“咱们的古法建筑不能丢,但是却也要吸收西方建筑中的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这些东西。
正是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才有了中华五千年代文化传承。
所以,咱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兼容并蓄,而不是抱残守缺。”张俊平看向老杨头,说话间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张爷说的对,样式雷之所以能够传承几百年,就是因为他从来不抱残守缺,不断的兼容并蓄,吸收其他家的精华,才得以发扬光大。
可惜,这话原本不该我来说,可事实就是如此,雷家后人,忘记了雷家是如何起家的,像清王朝一样,变得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不肯接受别人的优点,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反而不断的去打压新起之秀,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去打压其他家族。”
“杨大匠能有这个认识很好!不管是王朝也好,公司企业也罢,又或者是个人,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
所以,我之前不止一次的对你说,要把思想放开,你的手艺要传下去,不管是自己的子女,还是收徒弟,都要想办法传下去。
不仅要传,还有教会他们兼容并蓄的道理。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荐你去清华大学,他们的建筑学院有专门的古建筑专业,你可以去做一个客座教授,甚至成为正牌的教授也不是不可能。”张俊平郑重的说道。
“我能去清华大学教书?张爷您别和我开玩笑了,清华大学那在过去可都是状元老爷,我这泥瓦匠,哪能去那地方教书啊!”老杨头慌乱的摆着手。
“如何做不得?杨大匠,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是以前旧社会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清华大学既然开建筑学院,开古建筑学科,自然就需要你这样有经验,有学识的大匠去教学。
说实话,你去清华大学教学,是那些大学生的福气。
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够把样式雷,或者说把咱们中国的古法建筑传承下去。
我之所以来这家艺术品公司任职,主要目的还是想着,能够帮助更多的民间手艺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把手艺传承下去并且能够发扬光大。
之前,我和大山聊天的时候,也曾经说过,人活一生,总要留下点东西。
俗话说的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可是,仅仅留下一个名号,证明你曾经存在过,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一生。
艺术品公司是我的事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未来史书上能够给我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
杨大匠,你呢?
你不想在史书上占块地方?
百年以后,我们继续在史书上做邻居,做搭档。”张俊平眺望着古老的bj城,澹澹笑着对老杨头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