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能这么简单地去原谅这种事情,许多时候也是将领们的不作为,真有上进心有能力的,比如说狄青这样的,治军手段出色的,也是能够带出出色的军队的。
章衡将卫兵打发到远处跟着,然后遇上一些士兵便随便聊一聊,聊得多了,也是五感杂陈。
一来是对这裁军之事更加信心十足起来,二是对宋朝这军制的失望。
经过他的了解,很多士兵其实并不反对裁军,相反,他们十分期待能够退役回故乡去,他们在这里当兵看不到希望,有些人五六十岁了,从当兵开始,便没有回到家乡的机会了,甚至连老婆都没有娶上。
而年轻的士兵对当兵吃粮也是不太满意的,原因自然是他们能够拿到的兵饷太少了,给家里寄了一些回去之后,他们在这边也就没有什么钱能够存下来了,这样下去,恐怕以后也是娶不起老婆的。
章衡问了一下他们能够拿到的兵饷,竟是出奇地少,比起他在度支司时候知道的每个士兵能拿到的兵饷要少得多,原因他也是知道的,无非便是层层克扣,肥了上面的将领,而下面的小兵就只能吃亏了。
章衡越是打听越是心中沉重,他来之前大约是能够理解大宋朝的军队腐朽到什么程度,但真正看到的时候,才真正理解究竟腐烂到什么程度。
章衡也在感慨,靠这样的军队能够与西夏辽国对抗几十上百年竟然没有灭国,实在也是奇迹啊。
当然,西夏人少又穷,国力远不如大宋,辽国人多,比西夏也要富有得多,但辽国的腐化程度也不比大宋朝的军队少,所以竟然是保持了一个均势,也是神奇得很。
所以,这就是个比烂的时代呗。
章衡嗤笑了一会,然后想起来,后来的金国崛起,新生力量十分精锐,轻易便捅穿了辽国的花架子,然后又顺势灭了北宋,可想而知这三国都差劲到什么程度了。
而宋国的军队为什么这么烂,原因还是出在这军制上。
大宋皇帝苦心孤诣设计出来这相互制衡的军制,倒是当真是算无遗策的将各种拥兵自重的可能性给削减到最小,连章衡想要动些手脚都做不到,但这个军制当真是很烂。
正是因为将领没有办法自己培养士兵,每次打战都是随机匹配一些士兵过来给你带着,这样一来,将领自然不会用心去培养士兵,反正培养好了自己也未必能够用上,还不如省点力气花在怎么捞钱上呢。
有许多将领便是将士兵当成摇钱树。
经过章衡的调研,将领们捞钱的手段方式颇多,而且也有高明愚钝之分。
比较初级的捞钱手段是直接克扣士兵的兵饷口粮,这种一来容易被查,二来士兵容易兵变,风险性颇高,手段也实在是比较卑劣的。
而相对进阶的是利用军队的优势做生意,军队看守边防,自然也就能够自由出入关防,大宋朝时不时便要关闭与西夏的贸易,正好军队可以趁机打发横财。
而大宋朝开启贸易的时候也没有关系,那么盐铁茶这些禁止出口的东西,他们也是可以随时走私出去的。
而最高阶的就是发战争财了,边关将领时不时便挑动摩擦,然后朝廷紧张之下,便会拨来大量的兵饷粮草备战,而这些东西,一样是进了他们的口袋里面去。
章衡原本来之前的想法是在这边培养一些亲信,掌握一些军队,以后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随时启用,但真正下来调研之后,章衡便息了这个念头了。
当然不是因为将领过于腐朽,而是因为这个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体制。
前面说过,宋军军制分四级,百人成都,五都为营,也称为一指挥,而这个指挥便是大宋的基本作战单位。
大宋军报中基本上都是以指挥为单位,比如说派某将领去什么军,军中有多少指挥之类的。
也就是说,大宋朝的将领们,根本没有办法掌控士兵,真正能够掌控士兵的是一指挥的指挥使,他们才会跟着指挥里的士兵朝夕相处。
章衡想要控制一些军队,难道他要去与控制五百士兵的指挥使结交吗?
这根本就不可能。
经过了这么一趟,章衡是彻底息了掌控军队的想法了,有这精力,还不如多结交一些三衙的武官。
而与此同时,章衡也对大宋朝的军队是彻底失望了。
在这样的军制下面,想要训练出来有战斗力的军队是不可能的,因为根子上就不对!
不过……
章衡看向东北方,那边有个府谷,有个青涧,有个麟州,那里才是大宋朝最有希望的军队所在,那里才算是真正的西军!
府谷的折家军,麟州的杨家军,以及青涧城的种家军,因为是世代相传,为国镇守边疆,他们培养自己的子弟兵,所以会竭心尽力,自然能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第二日,章衡早早便醒了过来,但没有听到军号,到外面问了一下卫兵,才知道即便是操练,也不会很早起来,因为根本就起不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