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公孙明烨会不会太残忍!不好意思!一旦长公主被带上了残暴不仁的帽子,就没有办法从正规途径登上了大位了,那么那位仁德的太子殿下怕是连一个活命的机会都不愿意给长公主和公孙明烨。
“我知道,在场的各位学子都有报国之心,但是被小人挑拨用错了手段方式,今日本官就不追究尔等聚众作乱,逼宫犯上的行为了。但是希望在之后的学途之中,诸位能多思考!不要被小人蛊惑!最后本官有两首诗相赠!愿诸君能仔细领会其中深意!取纸笔来!”
公孙明烨从李封手中接过了他从德政殿中临时取来的一支大号的狼毫,一挥而就。下笔之处,无有停顿,行云流水。
两幅字被公孙明烨写完之后,就挂在了宫墙之上。
众学子都用上前去看第一首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燕云十五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看完了第一首的学子,很快就沉寂了下来,一个个都陷入了沉思!
没等一众学子思索完公孙明烨的深意,第二首诗也被御林军将士挂在了宫墙之上。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ps:凌烟阁是供奉为大周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臣的地方!)
在挂完这两首诗之后,公孙明烨就不再说话,让人压着陈不息,已经昏迷过去的赵不止就回了宫城内,留下一众学子看着这两首诗。
原本还想着请愿的学子的注意力都被这两首给吸引了,加上领头的陈不息和赵不止被带走,也就没继续闹事,反而不少人取出了纸张开始临写公孙明烨的两首诗。更有一些书法爱好者开始模仿起公孙明烨的笔法。
“你觉得这两首诗如何?!”书生甲问道。
“好!”学子乙竖起了拇指夸赞道。
书生甲以手扶额,无奈地说道:“唉,我要你来说这个好字吗?我自己不知道写得好吗?我是想问,你觉得公孙大人这表达意思截然相反的两首诗是什么意思?!”
“感觉像是在勉力我们投笔从戎!给国效力!你看那两句,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就是在勉力我们,为国效力登台封侯吗?!”学子很喜欢公孙明烨写得(抄得)第二首诗,倾向性很明显。
“可是不对啊!公孙大人的第一首诗里还说了,‘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就是在说封侯的不容易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几乎不可能成功……”
这两首相互矛盾的诗,一下子就成了冈州城内,学子们争论的焦点,请愿一直几乎没人提起。
后来传遍岭南,乃至天下都让士林之中争论不休。
“晦之这一手真是精彩之极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永宁公主姬韶薇也来到了城墙之上,冷眼旁观公孙明烨的表演。
“让殿下和周大人见笑了!”公孙明烨看着姬韶薇不由苦笑道。
“哪里那里,晦之你这一场论辩简直是精彩绝伦,先是借御林军之势,抓了一个领头的,看似蛮横不讲理,但是却强行压住了这些学子的锐气,然后后亮明身份,将这些学子的那一点点桀骜之气消磨殆尽。最后用两首意境截然相反的诗,在文压这些学子,并且转移这些人的注意。漂亮,干得真漂亮!”周宏博一边拈须,一边开怀地说道。
“周大人谬赞了!当务之急,是立刻审问这两个领头的人,我想知道,是谁在幕后兴风作浪?马上大周就要开始反攻异族,收服失地,驱逐鞑虏!这种时候,在我们内部隐藏着这样一只黑手太危险了。攘外必先安内!”公孙明烨的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这是常凯申先生常说的一句话,结果证明还是有点道理的,只不过他用的不是时候。但是现在的大周却急需内部的稳定。
“攘外必先安内!?有道理啊!”周宏博反复地品味了这句话,太适合现在的大周了。
姬韶薇看了一眼被御林军拖走的两个人,说道:“这两人就交给我吧!翊翎卫会有办法让他们说出幕后主使的!”
公孙明烨点了点头,周宏博也没什么意见。
三人一道走回了德政殿之中,继续处理事务。
-----------------------------------------------------------------------------------------
“废物!”太子姬韶菉真的有点惨,好不容易自己精心策划了一个学子请愿的戏码,却被公孙明烨连消带打,一下子就瓦解了。这让姬韶菉感到十分的挫败。
当然了,挫败的不是他的计划,而是执行计划的人,姬韶菉对自己的计划有十分的自信,他觉得这次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手下的人实在是太无能了。
但是他的手上实在拿不出多少的可用之人了,虽然他当了不少年的太子,但是暗中培植的势力并不算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