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浩给李二举了一个例子。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这种事,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
唐朝出现过。
后面的宋朝和明朝,甚至是清朝,都出现过。
在经济学上,这种现象叫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李二咂摸了一下嘴儿,然后摇摇头。
这个词儿,他此前从未听过。
不过听楚先生这意思,这个什么膨胀,似乎不是什么好事。
否则的话,这钱,咋还能不值钱了呢?
如果没有再大唐发生过,那他李二自然懒得去关心。
但是既然在大唐发生过,那他李二就不得不上心了。
“先生,这个通货膨胀到底为何物?
听先生之意,此物似乎是不祥之兆?
既然在大唐发生过,那是否是说,大唐也被此物祸害过?”
楚浩想了一下说道:“所谓通货膨胀,说的简单一点儿,就是物价上涨造成的国家货币的贬值。
通货膨胀现象,基本上是持续存在的。
当然了,在一定时期之内,也会发生通货紧缩。
如果在一定范围,通货膨胀非但没有坏处,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通货膨胀之所以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危害,是因为超过了一个合适的限度。”
楚浩给所有人解释。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其实就是信用。”
“比如大唐,大唐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铜钱作为货币。
大宗货物的买卖,则使用金银。
不管是铜钱还是金银,在流通的时候,都是和货物差不多等值的。
如果铜钱或者金银流通的太多,那誓词就会导致物价上升。
因为货物在一定时期内,数量是一定的。”
“也就是说,钱不值钱了。”
楚浩的话,听的李二不仅眉头一皱。
“楚先生,你说的意思,我大概明白。
可是这铜钱不值钱,我明白。
这金银,难道也能不值钱?”
那可是金银啊。
李二还是头一次听说,金银也会不值钱的。
楚浩郑重的点点头。
“这是肯定的。
因为金银说到底,也是和铜钱一样,受到数量的影响。
如果流通的数量太多,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你可不要以为,金银就是一成不变的。
还是说大唐。
大唐虽然流通的货币是以铜钱为主,但是金银在大宗货物上,也是流通的。
而到了大唐中后期,大唐国内的金银,其实数量非常庞大。
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扶桑国银子的流入。”
扶桑国?
李二听的更加疑惑了。
那个屁大点儿地方的小国,也能有银子?
自从楚浩说扶桑国以后会妄想侵吞神州,李二对这个海上小国,就充满了反感。
他已经决定,等到大唐的水军真正强大,一定会踏平扶桑。
到时候,那里将会鸡犬不留。
长孙无忌也是眯着眼睛。
扶桑国这种海外小国,根本就入不了她长孙无忌的眼。
蛮荒之地而已。
能有多少银子?
居然还能多到大唐的银子都不值钱了?
这可能吗?
楚浩呵呵一笑。
“李叔啊,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扶桑国,大唐时期的扶桑,实力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在扶桑国,有一座规模非常大的银矿。
这座银矿,规模庞大。
是在大唐中期时候发现的。
平均下来,一年能挖出来差不多十万斤银子。
产量惊人。”
多少!??
听到楚浩说一年居然能挖出来十万斤银子,李二的眼睛都瞪大了。
感觉眼前突然就黑了一下。
差点儿一头栽在地上。
在大唐,十六两是一斤。
十万斤,也就是说,那就是差不多一百六十万两白银。
这特么……
有那么一瞬间,李二根本就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大唐户部,一年下来攒下来的银子,也不过两百万两左右。
可是这个屁大点儿的扶桑国,居然什么事都不用做,仅仅是挖土,就能和大唐一样?
这找谁说理去?
楚浩看着震惊的李二,一阵好笑。
“李叔,你怎么这个表情?”
李二被楚浩这么一说,顿时一阵尴尬。
“楚先生啊,主要是我太震惊了,这一个小小的扶桑国,居然能有如此大的银矿,着实是气人啊。”
楚浩呵呵一笑。
“确实挺气人的。
不过,这也没什么,这些白银,到最后几本上还是流入了大唐。
从唐朝中期开始,扶桑国的白银还是大量的流入大唐。
一年差不多就有两百万两白银。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当时神州的银子数量,远没有后世多,两百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后世的五百万两了。”
“即使是两百万两这个数字,也还是保守的。”
李二听的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如果不是当着这么多的人,李二都想要骂街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