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商人,要买卖黑金鲍,都有非常繁琐的程序要走。
这也是为什么这种鲍鱼明明在新西兰有些泛滥,却依然能卖出好价格的原因。
节目组自然不会违反规定,出来了,也算是代表华夏,不能做丢脸的事。
而且,前期来考察时,发现黑金鲍真是随处可见。
稍微偏僻点的海边,只要有岩石的地方,就能找到。
一天十只,哪怕七个人,也能吃个半包,毕竟个头不小。
所以,提前给杨天文说了,你们最多抓四只,这三天,最好不要重复。
今天要是吃了,明天就别抓,尽量找别的。
节目嘛,要的是效果,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求生。
全世界经常也会举办求生比赛,几乎没有来新西兰的,主要原因,就是鲍鱼太多了。
你每天啥也不用做,捉几只鲍鱼就行了。
到了岸边,两人鞋袜一脱,挽起裤脚,便淌进了海里。
“喔喔喔...”
不到五分钟,边上响起工作人员的叫唤声。
杨天文回头一看,金高银高举着一个黑墨石块开始哇哇乱叫。
“哟,这么快就抓到了。”
“我是一不小心看到的。”金高银说不出的兴奋,鲍鱼比她手掌还要大。
边上工作人员们也是头一回经历。
国内鲍鱼卖的可不便宜,拇指大小就敢说是大暴雨,得好几块钱一个。
这一个黑金鲍,估摸着至少有一斤,啧啧啧,吃着有多爽啊。
可惜,团队的配额只有六只,却有三十几个人,一人最多捞着一片尝尝,不过瘾。
杨天文刚才就看到一个了。
这里的水很浅,还不到膝盖处,下头石块有不少,还挺清澈的。
下来没多久,他便看见一个吸附在石壁上的暴雨,下手比了比,估计不到十厘米,也就没有动手。
“导演,”
七八分钟过去,就抓到了三个。
杨天文回头问道。
“我俩要不要放慢点速度?”
“没事,你们多抓几只,等会喊上其他人,一起量一量,剩余的给我们或者放回海里就行。”
杨天文参加的节目,自己全都看过。
正常得六七个小时才能录一期,甚至更久,哪怕是访谈,也得两三个小时。
最后播出,会剪辑掉很多。
这是为了分量,多,比不够强。
节目开始前,杨天文也与团队开了几次会,明白了分量的意义所在。
你拍的素材多了,后期剪辑起来才会更轻松,观众看的内容更有意思。
求生里最有趣的是什么?
肯定是收获。
造房子多无聊啊,你抓鱼逮虾,猎鹿杀猪,才是观众最愿意看到的镜头。
如果只抓四只鲍鱼,可以说分分钟完成,那也太短了点。
还好有对策。
接下来,便是二人竞赛时刻。
你抓一只,过来炫耀一下,我扣下一个,过去对比一番。
杨天文都能猜到,回头这一段播出去,肯定有观众会喊着组团来新西兰抓鲍鱼。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两人一共抓了十四只鲍鱼。
多,是真的多。
尤其是拳头大小的,走几步就能看见,甚至,有位摄影师还找到了个鲍鱼窝,里头趴着七八个,画面相当不错。
摘了两片芭蕉叶,全给兜着。
“哎,他们回来了,好像有收获。”
营地这儿可以毫无阻挡地看到杨天文二人的情况。
何炅拖着一根木头,看见他俩正在走回来。
杨幂从坑里来到外边,眯着眼睛瞅了瞅:“啥都看不清,就俩人。”
她有些近视眼。
人回来,就暂时不干活了,等等看啥情况。
“还真有东西,你看天文手上抱着的...”
何炅忽然开始期待。
节目组是没有给嘉宾们额外的食物,这在合同里写的一清二楚。
还是那句话,为了效果。
饿,不饿,吃起东西来完全是两个感觉,镜头不会骗人。
既然你们收了钱,那就得按照这个节目的规矩来。
黄雷都说何炅:有些人胃口好,那是因为年纪小,吃的多。
有些人不知道为啥,年纪一大把了,还是能吃。
早知道,早饭多吃一些了,这都好几个小时了,中午就一个海螺,肚子早就咕咕叫唤。
很期待杨天文能拿回点什么。
“收获如何?”
还隔着些距离呢,何炅大喊问道。
“好东西!”金高银脸上满满的笑容。
“你说啥?”
结果何炅根本听不见,话语声都被海风吹走了。
终于会面,陈波跟着摄影机走了上来。
“哇哦。”
“这是什么啊,这么黑。”
“看起来好好吃。”
“黑金鲍。”杨天文做了解释。
“哈哈哈,用鲍鱼吃饱,我还是第一次。”
只是,何炅刚说完,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属于他们的只有四个。
“那也行吧。”
接着,便是测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