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胡老四就去闺女房间,从炕底下搬出两坛子酒来,说这就是他闺女胡昭慧自己酿的,放了有两年了,让李东尝尝。
李东挺好奇,便尝了一碗。
其实李东虽然酒量很厉害,但他并不太懂品酒。
他就是凭感觉。
闻着香,喝着好,肯定就是好酒。
闻着刺鼻,喝着辣喉,那不用说,肯定是好不到哪去。
反正李东尝了一碗,就觉得这酒真好。
怎么个好法说不上来,就是喝着不比姜荣收藏的那两坛子差多少。
有点差别,也是年份上的差别。
李东忍不住夸了几句。
许是李东的夸赞让胡老四很得意,加上喝了点酒,胡老四就开始跟李东吹嘘自己的酿酒技术如何如何。
说什么现在酒厂里的那些技术员,就没几个有真本事的,纯粹在里边瞎湖弄。
然后又讲酿酒的一些诀窍。
什么选料、配料,制曲的讲究,发酵的诀窍,蒸馏的过程。
还说想要酿出好酒来,水是最重要的。
然后指指他家院子里那口水井,说这口井就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用这口井里的水酿出来的酒,就是不一样。
当然,除了他家这口井之外,后边山里还有一处泉眼,那里的水也很好。
胡老四正兴致勃勃的说着,李东就问了他一句,有没有想过,自己开个酒厂。
胡老四愣住了。
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苦笑着说,开酒厂的事,他当年也考虑过。
离开酒厂之后,胡老四就想着自己酿酒卖。
想当然的就以为,凭他这酿酒的手艺,买卖还能差了?
然后他就借钱买了一套设备,开始自己酿酒。
可结果呢?
酿出来的酒,根本卖不出去。
也就附近村子里的这些人,知道他家的手艺,才会到他这里买点酒。
但也只是偶尔买点,大部分时间,人家还是买那些瓶装的便宜酒。
他自己酿的酒,好是好,可成本在这里摆着,根本便宜不了。
山里这些人,有几个能舍得天天喝他酿的酒?
而再远点的地方,到外面县城里,则根本不认他这个酒了。
所以就造成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喝得起的人不认他这个酒,认这个酒的人喝不起。
加上之后又有人把他给举报了,无证经营,罚了一大笔钱。
最后没挣着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干脆就不干了,老老实实的种地。
胡老四把这些事简单跟李东一说。
又跟李东说,现在这些酒厂,都是直接勾兑的,很便宜。
像他这种自酿酒,价格上就比不过人家。
所以,也就自己酿点自己喝罢了,想指着这个挣钱,太难了。
以前还讲究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不行了,时代不一样了。
李东微微一笑说,他觉得这个酒很好。
不比国酒差多少。
只要酒好,那便不用担心市场。
自己建个酒厂,大有可为。
资金的事,他可以解决。
他出钱,胡老四出技术,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然后胡老四负责酿酒,他负责销售。
胡老四还是有些迟疑。
他不担心别的,就担心万一这酒厂赔了怎么办。
岂不是害了人家李东吗?
李东则满不在乎的说,就算赔了也无所谓,建个酒厂才多少钱?
千八百万了不得。
这点钱对他来说,连零头都算不上。
其实李东想投资这个酒厂,并非是为了挣钱。
一个小酒厂能挣多少钱。
哪怕是做到国酒那个规模,李东都不看在眼里。
他随便做两笔交易,就比这个来钱快。
之所以想建这个酒厂,就两方面的考虑。
一个是,胡老四有这么一门手艺,那就别浪费了。
而且这酒确实好。
以后这酒厂的酒就算是卖不出去,李东自己留着喝都行啊。
再者,有这么一个酒厂,那也能帮胡昭诚家里改善改善条件。
再怎么说也是个企业家嘛。
这年头儿,婚姻之事,还是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这跟开明与否无关。
一方锦衣玉食富甲一方,一方穷困潦倒绳床瓦灶,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如何能做到相敬如宾举桉齐眉?
肯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
无论是多么海誓山盟刻骨铭心的爱情,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平澹的生活中来的。
没有谁会为了爱情而无止境的付出自己。
一个家庭要想和睦,是必须两个人共同付出的。
就说胡昭诚跟孙晓琳两人,以后两人成家立业了,孙晓琳这边,老爸有退休工资,甚至退休后还可以跟着李东家里一起做草编生意,收入、生活、养老方面根本就不用孙晓琳担心。
可胡昭诚家里呢?胡老四两口子的生活、养老,不得全靠胡昭诚啊?
这时间一长,孙晓琳心里会不会有怨言?
胡昭诚又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孙晓琳有怨言,哪怕是不表示出来,胡昭诚也能感受到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