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人应该修道,但是修道要有一个榜样,就是水。水,很善于无私地帮助万物,无私地利于万物而不求回报,它没有说你用它,就要收你多少钱。人都很讨厌比别的人低下,可是水却往低处流,冲走污秽,几乎接近于道。居善地,水从来不选择,它只是往低处流;不论多偏远多差,水都会出现在那里。水的存在告诉我们,它所到之处都是善地。福人居福地。心善渊,心胸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时,才会蕴含无限生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通俗地讲:最有力量的人就像水一样,因水能够与万物融合甚至常常妥协,所以不会强硬地跟万物相争,还能处在大家都不注意,不明显,甚至人人都不愿意去的低下地方,所以才能“海纳百川”,这样的人因为像水一样的谦虚,所以行动就会像水,能随形变化以柔克刚地顺应时势,这就是一位可称为“得道而有德”的人了。力量最大的人,会像水一样地貌似平凡,给人以很谦虚的感觉,就像水一样的渊博而沉静,形态可应对方需要,随时进行万般的变化,所以不招怨恨,当外界需要他滋养万物时,他又能全力以赴地付出并不求回报……这才是最有道德的人,才会像海一样赢得万物所向。他论述“不争“思想时说,“不争才是有福气的”,工作中是不能跟领导争功劳的,聪明的人会把功劳让给领导。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释】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这是处世之方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解释】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就是灵魂,魄就是身体,所以老子第一句话就问“你的灵魂跟你的身体能不能融为一体,彼此不分开”。就是告诉我们身体要听良心的话,做事要凭良心。只有凭良心,才能够把自己从偏道上拉回来,回归正道。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的身体是很柔软的充满弹性,他的呼吸平和自然。但是人慢慢长大之后我们就越来越不柔软了,没有弹性了,反而越来越僵化,也失去了婴儿那种平和自然。身体上不再柔软,精神上也不再柔和,就像那个木头越来越干枯一样,这其实是很糟糕的。一个人越固执,越僵化,越没有弹性,他就越危险,越痛苦。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览”就是观的意思,这个“观”很厉害,不是单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透过精神去体验,你就能领悟到更深入的东西,所以很玄,叫做“玄览”。
涤是洗涤,除是清除,你要把心里的杂念、妄念清除掉,你才能透过精神去体验更深层的信息。“能无疵乎?”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主观偏见当中。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无为”是什么?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人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君王治理国家更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无为”是说要顺应自然规律去做,而不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妄为。
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做的很多事,自己认为很重要,自己认为很合理很有意义,但最终往往是自找麻烦,就是因为没有顺应自然。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曾教授说“天门”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五官之门与外界接触,观察外物;另一个是内观,感悟自己的良心在告诉我们什么。
所以一个人在外界遇到事情,要回头感悟一下良心给自己的指示,凭良心去做,那你就知道该做什么。
“能为雌乎?”就是说感官和外界接触,要守柔守静守弱。良心在里面给我们启示,但是外面的各种事物它会诱惑我们,一旦挡不住诱惑就会抛弃良心的呼唤。所以打开感官之门的时候就要守静守柔守弱,这样就能摒弃诱惑。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当自己的心智非常通达明白的时候,四面八方的资讯你都掌握了,这个时候你能够不用智巧吗?能够不耍心机吗?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释】
三十根辐条环绕着一个车毂,有了车毂的空虚部分,才使得车子得以运转,成就了车的功用。
揉捏陶土做成器具,在它的空虚处,使其可以容纳东西,才有了器具的功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处,才有了房屋住人的功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