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没有参与行贿的中下级武将,包括李忠、王信等人,则从陕甘行省预备役师转入陕甘军,其具体职务,等待陕甘总兵曹化蛟结束培训,回到长安正式履职以后,再视情况而定。
至于赵猛,他的那套凶猛刀法,确实不适合未来营伍的发展方向,经署理陕甘巡抚、锦乡伯韩老三,亲自出面给他做工作,最终他同意退伍还乡,回老家河间府任丘县衙做刑房捕头,兼领行刑事宜。
原汉中守军裁撤事宜在陕甘军营中引发的猜忌和不安,就此彻底平息。
曹化蛟心想,还是冀国公周进这一套“办刊自由,舆论监督”的计策好啊。
如果不是《北方周刊》爆料出来,即便是他曹化蛟觉察到了此事,他这位陕甘总兵是不是有魄力,将柳强亲自抓起来,对其予以严惩,恐怕也是一个未知数。
他曹化蛟难道真的有胆量,一点儿也不考虑柳芳、柳菲、冯紫英、陆河等人的面子?
惟有将柳强的违法乱纪行为,经由新闻报道,暴露在阳光之下,才能让理国公府柳氏一族没有暗中操作的空间。
而且,比起旧朝锦衣府,编制数十万人,参与主持审判和刑讯工作,动辄滥用权力,以至于成本高企,代价极大,官民也谈而色变,闻风丧胆。
而冀国公府内设监察处,堪堪一百人左右,以人均年俸三五十两银子为例,加上办公经费,万把两银子的预算就够维持的了。
冀国公周进将更多的监督权,交到民众手中,由报刊媒体执行,效果比数十万编制的锦衣府还要好。
毕竟锦衣府人手再多,也比不过那些新闻狗仔的闻风而动,比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监督啊。
倏忽之间,一个半月时间过去了,曹化蛟已经完全适应了他在保州的培训生活,每周和同期学员外出吃一场酒,买几份新出版发行的各种报刊翻阅,感觉日子过得既充实,又惬意。
直到这一天,他在《北方周刊》上面看到了一则头版头条:《左吴之争升级,三晋行省大乱》,曹化蛟才意识到,他在保州的悠闲生活,怕是要提前结束了。
喜欢重生于红楼末年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重生于红楼末年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