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轩说道:“联系设备厂商派专家来指导,不行就换个更精密的温控模块,别在细节上留隐患。”
囡囡补充道:“我让智能控制团队编个自适应算法,根据实时温度数据自动调整加热功率,说不定能达到±0.5℃的精度。”
李工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我这就和智能控制团队对接,争取下周出调试方案。”
周阳叮嘱道:“安全措施一定要到位,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管道连接处的检漏仪要24小时运行,值班人员每小时巡查一次,不能有丝毫马虎。”
员工技能提升计划的细化
人力资源部的王部长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新一年的技能培训计划。“周董,周总,囡囡,这是今年的技能培训方案,重点是智能设备操作和绿色生产技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阳翻看方案:“培训方式可以再灵活些,比如搞‘线上+线下’结合,老工人用不惯电脑,就多搞线下实操;年轻员工喜欢在线学习,就把课程传到内部平台,方便他们随时学。”
囡囡建议道:“可以搞‘技能兑换’活动,员工学会一项新技术,就能兑换相应的奖励,比如带薪休假一天,或者优先参加外部培训。”
周子轩补充道:“还要和晋升挂钩,班组长以上的岗位,必须掌握至少两项智能设备操作技能,今年年底考核,不合格的要轮岗学习。”
王部长点头道:“这些建议都很好,我回去修改方案。对了,德国钢铁企业的交流名额已经确定了,就是技能大赛前三名的小林、阿明和王师傅,他们下个月出发。”
周阳笑道:“好啊,让王师傅带着年轻人去,既学技术,又学管理,回来后好好分享。”
绿色工厂的深化建设
环保部的孙部长拿着一份碳排放报告走进来:“周董,去年我们的碳排放强度比行业标准低了22%,超额完成目标!碳交易账户也开通了,上半年卖了5万吨配额,收入200万。”
周阳问道:“今年的减排目标定多少?”
孙部长答道:“计划再降5%,主要靠氢基还原生产线投产和光伏电站扩容。光伏电站二期下个月动工,建成后能满足厂区15%的用电需求。”
囡囡提议道:“我们可以搞‘绿色积分’活动,员工提出的减排建议被采纳,就能得积分,年底兑换奖品。去年有个轧钢车间的师傅建议优化冷却水循环,一年就省了5万吨水,这种好点子要多鼓励。”
周子轩补充道:“供应商的减排也要跟上,今年的培训要增加碳足迹管理课程,让他们也建立减排目标。对减排达标的供应商,我们可以在采购时优先考虑。”
周阳点头道:“绿色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让每个员工、每个合作伙伴都参与进来。孙部长,把我们的减排经验整理成白皮书,发给行业协会,带动全行业一起降碳。”
华东市场高端客户的攻坚
周三,那家风电巨头的考察团如期而至。周阳、周子轩和囡囡亲自陪同,从炼钢车间到智能仓储,再到户外测试现场,每一处都详细讲解。
考察团的技术总监指着智能钢材的测试数据问:“你们的传感器能保证多少年稳定运行?”
囡囡拿出加速老化试验报告:“我们做了相当于10年的老化试验,传感器的故障率低于0.5%。而且我们提供5年质保,期间出现问题免费更换。”
在氢基还原生产线的调试现场,考察团看到钢水纯净度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惊叹道:“这纯度比我们现在用的进口钢材还高0.2个百分点!”
周子轩笑着说:“不仅纯度高,碳排放还低,每吨钢比传统工艺少排600公斤二氧化碳,符合你们的绿色采购标准。”
中午在职工食堂,考察团的采购总监尝了口青菜,赞道:“这菜真新鲜,是自己种的?”
周阳点头道:“厂区后面有个生态农场,员工自己种的,不用化肥农药。我们觉得,绿色生产不仅要体现在钢材上,更要融入每个细节。”
考察结束时,技术总监握着周阳的手说:“你们的技术实力和绿色理念都很打动我们,下周我们就派团队来谈具体合作细节!”
送走考察团,囡囡兴奋地说:“爷爷,爸爸,成了!这单要是拿下,一年至少5万吨订单!”
周阳笑道:“这只是开始,要把每个客户都服务好,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回头客’。”
氢基还原生产线的投产仪式
三月底,氢基还原生产线正式投产。投产仪式上,工信部的领导、行业协会的专家、客户代表济济一堂。当第一炉用氢基还原技术生产的钢水浇铸成功时,现场掌声雷动。
工信部领导感慨道:“你们的氢基还原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每吨钢减排600公斤二氧化碳,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周阳致辞时说:“这项技术的突破,靠的是三代人的坚守和创新。从老一辈轧钢人打下的基础,到年轻技术员的大胆探索,再到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攻关,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深耕绿色钢铁,为‘双碳’目标贡献轧钢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