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结束后,周阳、周子轩和囡囡站在生产线旁,看着通红的钢水在辊道上流动,仿佛看到了轧钢厂的未来。
周子轩说道:“这条生产线投产后,我们的高端钢材产能能增加30%,今年的利润目标肯定能超额完成。”
囡囡补充道:“我已经接到了三家新能源汽车厂的询价,他们对氢基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很感兴趣,下个月就能送样测试。”
周阳看着远处年轻员工们兴奋的笑脸,说道:“技术突破了,市场打开了,但我们不能骄傲。记住,最好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个,最好的技术永远在研发中。”
尼日利亚钢厂二期工程的奠基
四月,周子轩和囡囡飞赴尼日利亚,参加钢厂二期工程的奠基仪式。当地政府官员、中资企业代表、钢厂员工和附近村民都来了,现场锣鼓喧天,充满喜庆。
当地工业部长在致辞中说:“中国轧钢厂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还为我们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我们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二期工程建成后,我们就能生产高端镀锌板,不用再花高价进口了!”
周子轩在致辞中承诺:“二期工程会采用更多智能技术,同时我们会建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免费为当地青年提供钢铁技术培训,让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长。”
奠基仪式后,阿明带着囡囡参观了他们的技术团队。“囡囡姐,我们已经能独立操作智能轧机了,上个月的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8%!”阿明自豪地说。
囡囡看着他们团队研发的本地化操作手册,上面用当地语言标注着各种参数调整口诀,笑着说:“阿明,你们做得太棒了!这手册可以推广到其他非洲国家的钢厂。”
智能钢材+5G项目的商用签约
五月,囡囡代表轧钢厂与中铁大桥局签订了智能钢材的首份商用合同。根据合同,将为一座新建的跨海大桥供应5000吨带传感器的智能钢材,实时监测桥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签约仪式上,中铁大桥局的总工程师说:“有了智能钢材,我们就能提前预警桥梁的潜在风险,大大提高运营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这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次创新!”
囡囡在发言中说:“这份合同只是开始,未来我们会把智能钢材应用到更多领域,比如高层建筑、油气管道、轨道交通,让每一个钢铁构件都‘会说话’。”
回到厂里,囡囡立刻组织团队制定生产计划。“传感器的安装要精准到毫米级,”她对生产部的王经理说,“每块钢材都要编号,和传感器的数据一一对应,方便后期追溯。”
王经理点头道:“放心吧,我们已经调试好了专用的安装设备,精度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还会派专人全程质检,确保万无一失。”
半年总结与下半年计划调整
六月,轧钢厂召开半年总结会。各项数据显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利润增长35%,氢基钢材、智能钢材等新产品的销量占比达到25%,远超预期。
周阳在总结时说:“成绩可喜,但也要看到不足。氢基生产线的设备故障率比预期高1%,智能钢材的传感器成本还有下降空间,这些都要在下半年解决。”
周子轩补充道:“下半年要重点推进三件事:一是优化氢基生产线的设备稳定性,故障率要降到0.5%以下;二是和传感器厂商谈判,把成本再降10%;三是加快尼日利亚二期工程建设,争取年底前投产。”
囡囡说道:“我们计划开展‘智能钢材应用大赛’,邀请高校、设计院所参与,探索智能钢材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比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拓展市场边界。”
周阳最后说:“创新无止境,发展不停步。下半年,我们要继续保持这种拼劲和闯劲,让轧钢厂的钢材不仅硬在强度,更赢在智慧和绿色!”
七月的厂区被盛夏的浓绿包裹,氢基还原生产线的轰鸣声里,多了几分平稳的底气。李工带着技术团队蹲在轧机旁,手里拿着振动检测仪,屏幕上的波形比上月平滑了许多。
“周总,囡囡,”李工直起身抹了把汗,“经过三次设备微调,故障率从1%降到0.3%了,主要是换了国产的轴承,精度比进口的还稳。”
周子轩看着检测仪上的数据:“国产轴承能顶住高温高压?”
“能!”李工眼里闪着光,“这是咱们和洛阳轴承厂联合研发的,专门针对氢基还原炉的工况,寿命比进口的长20%,成本还低一半。”
囡囡凑过来看轴承的显微结构图:“我让质量部做了疲劳测试,数据确实漂亮。李工,这个合作模式可以复制,其他关键部件也找找国内厂商联合研发。”
周阳这时也巡查到车间,听到这话赞许道:“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可控。李工,把联合研发的经验整理出来,下个月给供应商培训会做个专题分享。”
智能钢材的成本优化会议上,囡囡正和传感器厂商的代表谈判。“王总,我们每月的采购量从1000个涨到5000个,价格必须再降10%,不然智能钢材的性价比优势就不明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