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刚好路过,笑着说:“喜欢吃就多吃点,我们的蔬菜都是自己农场种的,纯绿色。下午给你们安排了食堂体验课,教你们做我们这儿的特色钢花馒头。”
下午的研发会议上,李工汇报了第三代氢基钢材的焊接工艺优化成果:“我们在焊接材料里加了镍基合金,焊缝的强度比母材还高5%,这下比亚迪肯定满意。”
王博士补充:“我们还开发了焊缝质量AI检测系统,用摄像头拍焊缝图像,能自动识别裂纹、气孔,准确率99.2%,比人工检测快10倍。”
周子轩点头:“这套系统要给比亚迪的培训技术员重点讲,让他们回去就能用。对了,储能项目的储氢罐样品怎么样了?”
储能部张工答道:“昨天刚做完水压测试,20兆帕压力下没变形、没渗漏,符合设计要求。下周做氢脆测试,用99.99%的纯氢充罐,静置72小时,测强度变化。”
周阳插话:“氢脆测试一定要严格,这是储氢罐的核心指标。张工,测试过程全程录像,数据要备份三份,一份存本地,一份传云端,一份送第三方检测机构。”
张工应声:“放心吧周董,我们请了中科院的专家来现场监督,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如果通过,下个月就能建生产线,年底前出100台样品。”
傍晚,囡囡在智能示范楼的项目群里看到教授发的消息:“钢结构吊装时间定在下周三了,传感器准备好了吗?我们还想在吊装时搞场直播,让建筑行业的人都看看智能钢材的厉害。”
囡囡回复:“传感器备好了,500个进口的,200个自研的,到时候派3个技术员过去帮忙安装调试。直播需要什么技术支持?比如实时数据投屏?”
教授回了个大拇指:“太需要了!我们想在直播间放个大屏幕,实时显示吊装时钢材的受力数据,你们的技术员能搞定吗?”
囡囡@IT部小王:“小王,周三有空吗?去同济帮忙弄下数据投屏,要高清、低延迟。”
小王秒回:“没问题,带套5G传输设备过去,保证延迟低于1秒。对了,要不要加个AR特效?扫描钢材就能显示内部结构,肯定酷炫。”
教授立刻回:“要!这个必须加!让观众开开眼界。”
第二天一早,市场部的张经理拿着一份订单冲进办公室:“周总,周董,囡囡,中交建的跨海大桥项目订了1万吨智能钢材!比我们预期的多了5000吨,他们说看了同济的直播预告,对我们的技术特别有信心。”
周子轩接过订单:“他们要求什么时候交货?我们的传感器产能能跟上吗?”
张经理答道:“下个月开始交货,每月2000吨。王博士说自研芯片的产能能满足,就是安装工人有点缺,现在车间里的工人都在忙氢基钢材的订单。”
周阳说道:“从其他车间抽调10名熟练工,培训一周就能上岗。囡囡,你再设计个简易安装工具,提高效率,别耽误交货。”
囡囡点头:“我下午就画图纸,让设备部赶制20套,保证安装速度能提一倍。对了,中交建还想要我们的健康监测系统,年费300万,这个能接吗?”
周子轩笑道:“当然能接!让IT部派个团队常驻大桥项目部,数据实时传回来,我们在厂里就能监控,有问题随时提醒他们。”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忙得热火朝天。氢基钢材的轧制线加了两班,智能传感器的安装车间新增了生产线,尼日利亚的彩涂板设备调试进入收尾阶段,储能项目的储氢罐氢脆测试顺利通过……
周三那天,同济的智能示范楼钢结构吊装直播如期举行。囡囡带着技术员在现场调试设备,周阳和周子轩在厂里的会议室看直播。
“你们看,”囡囡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吊装到30米高度时,钢材的应力值是200兆帕,在安全范围内。自研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特别稳,一点没卡顿。”
直播画面里,AR特效清晰地展示着钢材内部的应力分布,弹幕里一片赞叹:“这技术太牛了!”“钢铁还能自己报数据?”“我们项目也要用!”
教授的声音在直播里响起:“感谢轧钢厂的技术支持!这套智能钢材系统不仅能保证施工安全,以后运营维护也能省大钱。接下来我们会测试钢材与植物共生系统,大家敬请期待。”
直播结束后,周阳对周子轩说:“这直播效果比我们投1000万广告都强。张经理,赶紧整理直播回放,发给所有潜在客户,趁热打铁。”
张经理连连点头:“已经安排了,刚才还有三家建筑公司打电话来询价,都说要去示范楼考察。”
下午,研发部的王博士带来一个好消息:“周董,周总,我们的自修复智能钢材在桥梁模拟测试中表现完美!1毫米的裂纹24小时内完全闭合,强度恢复到100%,比预期还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