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来,”周阳说,“让王博士带机器人来,给你们表演跳舞、写字,还教你们做小实验。”
孩子们欢呼起来,三大爷看着热闹的场面,摸着下巴:“这科普角弄成了,咱们院的房价都得涨。”
傻柱:“三大爷您就知道钱,这是给孩子们学知识的地方,不是用来涨价的。”
二大爷:“傻柱说得对!以后我天天来这儿看着,谁也别想搞破坏。”
许大茂:“我捐两个智能手环当奖品,谁的小实验做得好,就给谁。”
周阳看着这一切,觉得这科普角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四合院的土壤里,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满院的希望。而那些关于钢铁、关于智能、关于老街坊的故事,还在继续,像院墙边的爬山虎,一步一步往上爬,把日子爬成最温暖的模样。
傍晚,夕阳把科普角的牌子染成了金色,周阳站在门口,看着孩子们在里面玩耍,三大爷在给月季浇水,二大爷在逗鸟,傻柱在摘向日葵叶子,许大茂在整理智能手环……觉得这画面比任何油画都动人。
他知道,这四合院的故事还长着呢。等月季开满院,向日葵结满籽,科普角的小实验做得热火朝天,这里会更热闹,更温馨。而他,愿意一直做这故事里的一份子,陪着这些老街坊,把日子过得像这夕阳一样,红红火火,暖人心肠。
第二天一早,周阳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原来是槐花带着同学来看科普角了。他笑着走出屋,只见槐花正给同学们演示智能花盆:“你们看,它自己会浇水,不用管,太神奇了!”
同学们都看呆了,一个小男孩问:“这个机器人画的老虎能送给我吗?我爸爸是警察,他肯定喜欢。”
周阳笑着说:“等你学会了怎么让钢铁不生锈,我就让机器人给你画一个,好不好?”
小男孩使劲点头:“好!我一定好好学习!”
科普角正式开放那天,四合院像过节一样热闹。周阳特意让厂里的机器人表演队过来,三个银色的机器人随着音乐跳着机械舞,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尖叫声差点掀翻屋顶。槐花举着自制的小旗子,站在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圆,嘴里不停喊着“机器人加油”。
三大爷扛着他那台老旧的相机,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会儿拍机器人旋转,一会儿拍孩子们的笑脸,嘴里念叨着:“得给我小孙子留几张,让他知道爷爷这院儿多热闹。”二大爷则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机器人旁边,手里把玩着鸟笼,时不时给鸟儿喂粒谷子,嘴角却忍不住跟着节奏微微上扬。
傻柱和秦淮茹在科普角门口支起了摊子,卖起了刚烤好的曲奇饼干。傻柱系着花围裙,手忙脚乱地给孩子们递饼干,秦淮茹则在一旁收钱,笑着说:“大家尝尝,傻柱新学的配方,加了核桃碎,香着呢。”许大茂也凑过来,把智能手环摆在饼干摊旁边,大声吆喝:“买手环送科普角门票啦!能测心率能计步,年轻人必备!”
周阳站在科普角的展示区,给一群老人讲解智能花盆的原理。“这里面有个湿度传感器,土干了就自动浇水,土湿了就停,比人照顾得还细心。”他拿起一盆薄荷,“您看这薄荷,浇多了水容易烂根,有了这花盆,想养死都难。”
李大妈凑近看了看,啧啧称奇:“这玩意儿真神!我家那盆绿萝,上个月刚浇死,要是早有这花盆……”
“大妈要是喜欢,我让厂里送您一个试用,”周阳笑着说,“不过得答应我,回头带孙子来参加我们的种植课,让孩子学学植物怎么长大的。”
“那敢情好!”李大妈乐开了花,“我家小宝就喜欢瞎折腾花,正愁没地方学呢。”
正说着,囡囡跑过来拽了拽周阳的衣角:“周爷爷,王博士说机器人的电池快没电了,得换电池呢。”
“让他们去库房拿备用电池,”周阳叮嘱道,“换的时候小心点,别让孩子们靠太近。”
囡囡刚跑走,槐花就举着一块曲奇饼干冲了过来:“周爷爷,你尝尝傻柱叔叔烤的饼干!他说加了您厂里的黄油,特别香!”
饼干还带着温度,咬一口,核桃的脆和黄油的香在嘴里化开。周阳点点头:“确实不错,比上次的蛋糕强多了。”
“傻柱叔叔说,下次要给机器人也烤个饼干形状的,”槐花得意地晃着小辫子,“到时候让机器人捧着饼干跳舞,肯定更好看!”
机器人换完电池,又开始表演新节目——写毛笔字。机械臂握着毛笔,在红纸上写下“科普角”三个大字,虽然笔锋略显生硬,却引得众人阵阵喝彩。三大爷挤到最前面,举着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嘴里念叨:“这要是拿给我那教书法的老伙计看,保管他惊掉下巴。”
二大爷的鸟突然叫了起来,像是在跟着喝彩。二大爷笑着拍了拍鸟笼:“你这小东西,也知道好赖啊。”
傍晚时分,机器人表演结束,孩子们开始在科普角做小实验。王博士带着大家用白醋和小苏打做“火山喷发”,当泡沫像岩浆一样涌出杯子时,孩子们的尖叫声差点把屋顶掀了。槐花和几个小姑娘吓得躲在周阳身后,却又忍不住探出头看,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