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爷的养花课开得比谁都上心。周三下午还没到点,他就搬了张小马扎坐在科普角的月季花丛旁,面前摆着三个贴着标签的小瓶子:“这瓶是淘米水发酵肥,这瓶是草木灰,这瓶是鱼鳞水,都是养花的宝贝,比店里买的化肥强十倍。”
李大妈拎着个小本本,第一个来占座:“老纪,你可得讲慢点,我这记性,记不住太多。”
“放心,”三大爷掏出老花镜戴上,“我准备了图文并茂的讲义,保证你们一看就懂。先从浇水说起,月季喜湿但怕涝,早上十点前浇最好,水温得跟土温差不多,不然根会受刺激……”
槐花抱着她的布娃娃,蹲在旁边的智能花盆前,小声问:“囡囡姐,机器人会来听养花课吗?它要是学会了,就能帮三大爷浇花了。”
囡囡正在调试花盆的湿度传感器,闻言笑道:“机器人今天在厂里检修,下次让它来当助教,帮咱们搬肥料。”
二大爷拎着鸟笼过来,往架子上一挂:“老纪,你这课能不能兼顾一下养鸟?我那玉鸟最近不爱叫了,是不是缺啥营养?”
三大爷头也不抬:“养鸟归养鸟,养花归养花,别串台。想听养鸟课,找张大爷去,他养了三十年画眉,比你懂行。”
“我就是问问嘛,”二大爷悻悻地摸了摸鸟笼,“回头我让张大爷也来开个课,跟你打擂台。”
傻柱端着一盘点心过来,往桌上一放:“大伙尝尝,我新烤的杏仁饼干,配着秦淮茹熬的酸梅汤,解腻。三大爷,您讲课辛苦了,先垫垫肚子。”
三大爷拿起一块饼干,放进嘴里:“嗯,比上次的曲奇强。傻柱,你这手艺快赶上张师傅了,就是火候还差点,再烤三十秒更酥。”
“知道了三大爷,”傻柱乐滋滋地说,“下次我用智能烤箱,按您说的时间烤,保证正好。”
许大茂推着三轮车从外面回来,车斗里装着些新到的智能温度计,见院里热闹,也凑过来:“三大爷,您这课收费不?我也想听听,我那多肉总烂根,正愁没辙呢。”
“免费,”三大爷摆摆手,“但有条件,你得把你那智能温度计借我用用,我想测测花池不同位置的温度,看看对月季生长有啥影响。”
“没问题,”许大茂从车斗里拿出一个温度计,“这个送您,能连手机的,您测完数据发我一份,我帮您做个图表,一目了然。”
三大爷眼睛一亮:“这玩意儿好!比我那水银温度计方便多了。许大茂,你这脑子,不用在正道上可惜了。”
众人都笑了,许大茂挠挠头:“我这不是正在往正道上走嘛。”
养花课讲得正热闹,周阳带着德国工程师汉斯进了院。汉斯金发碧眼,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看到科普角的智能花盆,眼睛顿时亮了:“周先生,这些花盆和我们在工厂看到的样品一模一样,没想到在居民院也能见到。”
“这是我们的科普角,”周阳笑着介绍,“不光有智能花盆,还有机器人表演、养花课,都是给街坊四邻弄的。”
汉斯蹲在智能花盆前,用手指了指湿度传感器:“这个设计很巧妙,成本控制得也很好,比我们欧洲的同类产品便宜三成。”
“我们讲究实用,”三大爷凑过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养花是为了高兴,不是为了摆阔。”
汉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您说得对,技术应该服务生活,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复杂。”
槐花跑过来,举着她的智能手环:“外国叔叔,你看这个,能记我跑了多少步!”
汉斯接过手环,饶有兴致地看了看:“很精致,功能也实用。你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这些智能设备,太幸福了。”
“等会儿还有机器人表演,”周阳说,“汉斯先生要是感兴趣,一起看看?”
“当然,”汉斯点头,“我对你们的服务型机器人很感兴趣,想看看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工作的。”
下午三点,机器人表演准时开始。三个银色的机器人随着音乐跳着舞,汉斯拿着平板电脑录个不停,嘴里不停念叨:“关节角度控制得真好,步态也很稳定,比我们实验室的样机灵活多了。”
表演结束后,汉斯拉住王博士:“王博士,你们的机器人用了什么算法?步态规划太出色了。”
王博士笑着说:“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动态平衡算法,结合了人体运动数据,特别适合在复杂地面行走,比如这种石板路。”
汉斯眼睛更亮了:“我们想引进这个算法,不知道贵厂有没有合作意向?”
“可以谈,”周阳点头,“但我们有个条件,得把算法应用到助老机器人上,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不能只用于商业用途。”
汉斯立刻答应:“没问题!我们公司也在做助老项目,正好需要这样的技术。”
三大爷在旁边听得云里雾里,拉着傻柱问:“他们说的算法是啥?能当肥料用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