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槐花跑向囡囡的背影,汉斯感慨道:“周先生,您这里就像个魔法学院,能把普通人变成发明家、设计师。”
周阳笑着摇头:“我们这不是魔法,是日子。日子过好了,人自然就有劲头琢磨点新东西。”
汉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临走时又订了五百个印着槐花图案的智能花盆,说要作为公司的员工福利。许大茂乐得合不拢嘴,拉着周阳说:“周叔,您看我这生意,是不是该扩大规模了?我想租个大点的仓库,再雇两个人帮忙。”
“可以,”周阳点头,“但记住,不管规模多大,都得像现在这样,把街坊四邻的需求放在心上。别学那些大老板,眼里只有钱。”
“您放心,”许大茂拍胸脯,“我许大茂能有今天,全靠院里的老街坊捧场,我要是忘了本,天打雷劈。”
三大爷在旁边听着,插嘴道:“大茂,你要是扩大规模,可得算清楚账,租金、工资、水电费,都得精打细算。我这里有本《生意经》,是我年轻时总结的,借你看看。”
许大茂赶紧道谢:“谢谢三大爷,您这《生意经》可比商学院的教材管用多了。”
傻柱拎着个保温桶过来,里面是刚炖好的鸡汤:“汉斯先生,尝尝我炖的鸡汤,补补身子。周叔说你们德国人爱喝啤酒,这鸡汤配啤酒,绝了。”
汉斯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太美味了!比我妈妈做的还香。傻柱先生,您有没有兴趣把这鸡汤做成速食产品?我觉得在德国肯定受欢迎。”
傻柱愣了一下,随即挠挠头:“我没想过……不过要是能让外国人尝尝我的手艺,也挺不错。”
周阳:“可以试试,先做小包装的,在许大茂的门市部试试水,反应好再找厂家合作。”
夕阳西下,汉斯的团队离开了,四合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三大爷在给月季剪枝,嘴里念叨着“要想花开得好,就得舍得剪”;二大爷在逗鸟,时不时跟鸟说几句“洋文”,说是跟汉斯学的;许大茂在盘点货物,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傻柱在收拾厨房,准备晚上的饭菜;槐花则在科普角的黑板上画着德国的机器人,旁边还画了个大大的啤酒杯。
周阳坐在葡萄架下,看着这一切,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想起刚搬进这院儿的时候,院里还是土路,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用煤炉,冬天总呛得人睁不开眼;孩子们没地方玩,只能在胡同里疯跑。而现在,柏油路面干净整洁,暖气取代了煤炉,科普角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连智能设备都带着烟火气。
这变化,不是一天两天来的,是像三大爷养花那样,一天天浇水、施肥、修剪出来的;是像傻柱烤饼干那样,一点点摸索、尝试、改进出来的;是像许大茂做生意那样,一回回跑市场、谈价格、找客户积累出来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日子是熬出来的,熬得越久,越有滋味。
晚上,院里的人聚在科普角,围着汉斯送的投影仪看德国的风景。当看到柏林墙遗址公园时,一大爷叹了口气:“还是和平好啊,你看人家现在多热闹,以前打打杀杀的,多没意思。”
二大爷:“可不是嘛,咱们院儿以前也不太平,傻柱和大茂总打架,现在不也和好了?人啊,得往前看。”
三大爷:“我年轻时候见过打仗,那日子,苦啊。现在能安安稳稳养花、算账,比啥都强。”
傻柱:“我就希望以后能安安稳稳烤饼干、炖鸡汤,看着槐花长大,看着院里的花开花落。”
许大茂:“我希望我的智能花盆能卖到全世界,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中国的老百姓,能造出最好的东西。”
槐花:“我希望我的机器人能去很多国家,告诉他们,中国的小朋友很厉害!”
周阳看着他们,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有欢笑,有争吵,有梦想,有生活。而这个小小的世界,正和外面的大世界紧紧连在一起,像院里的葡萄藤,爬过墙头,爬向更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周阳刚到厂里,就接到了囡囡的电话:“爷爷,非洲的村长爷爷发视频了,说他们的社区花园又丰收了,还说要给您寄西红柿呢!”
“好啊,”周阳笑着说,“让他们多寄点,咱们在科普角办个‘非洲西红柿品尝会’,让院里的人都尝尝。”
挂了电话,周阳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来来往往的货车,上面装着发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智能设备。他知道,这些设备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个个小小的纽带,把幸福里的日子,和世界各个角落的日子,连在了一起。
而这纽带的另一头,是三大爷的养花手册,是傻柱的鸡汤,是许大茂的生意经,是槐花的机器人,是四合院里每一个热热闹闹的日子。
这些日子,还长着呢。
中午,周阳回院吃饭,刚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傻柱正从厨房端出一盘红烧肉,油光锃亮的,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周叔,快尝尝,”傻柱笑着说,“我新学的做法,放了点蜂蜜,甜滋滋的,槐花说比上次的好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