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原合战虽然以德川家康的失败告终,但武田信玄在攻下野田城后不久便病逝。武田信玄的去世标志着织田信长的主要对手消失,同时也为德川家康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随后,织田信长先后消灭了室町幕府以及朝仓义景和浅井久政父子,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尽管在三方原之战中遭受重创,但德川家康并未因此放弃。相反,他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了领内的建设,并继续与武田氏对抗。
六、讨灭武田
天正二年(1574年),武田信玄去世后,其子武田胜赖继承了武田家的领导地位。胜赖在继承之初便展现了他继续扩张的决心。这一年,他率领两万五千大军攻打德川家康的高天神城。德川家康在等待织田信长的援军时,高天神城却在援军到来之前被武田军攻陷。这一事件对德川家康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也显示了武田胜赖的决心和实力。
天正三年(1575年),武田胜赖再次发动进攻,这一次的目标是德川家康的长筱城。守将奥平信昌仅以五百兵力坚守城池。同年五月,德川家康联合织田信长,双方在长筱设乐原与武田胜赖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织田信长运用了先进的火枪战术,命令士兵们携带木柴扎成栅栏,以三千名火枪兵轮番射击,有效地压制了武田军的骑兵。尽管双方伤亡惨重,但武田军损失了多位将领,这对武田家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长筱之战成为武田家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
然而,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之间的关系并非始终平稳。天正七年(1579年),德川家康的妻子筑山殿及其子德川信康被指控与武田家有联系,并且对德姬(织田信长的次女,德川信康的妻子)态度恶劣。织田信长命令德川家康处置筑山殿和德川信康。最终,筑山殿在流放途中被家臣刺杀,而德川信康则被迫切腹自杀。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酷性,以及织田信长对同盟者的严格要求。
到了天正九年(1581年),德川家康在织田信长的支持下,成功攻陷了远江的高天神城。这座城池的失守对武田家造成了重大打击,德川家康在这次战役中斩首七百四十余颗,进一步削弱了武田胜赖的势力,并将武田氏彻底驱逐出远江。武田胜赖在这一连串的失败中逐渐失去了人心。
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手,加上后北条氏的配合,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迅速击溃了武田胜赖的残余势力。先是木曾义昌背叛武田家,随后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和后北条氏政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武田的根据地。武田家臣纷纷倒戈,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和后北条氏政的联军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彻底歼灭了武田家。武田胜赖在天目山完成了对嫡子武田信胜的家督传承仪式后,与妻子一同切腹自尽。
德川家康因为在讨灭武田家过程中的贡献,被织田信长增封了骏河国。然而,与织田信长发布武田狩猎令,要求扑杀所有与武田有关的人不同,德川家康暗中命令井伊直政招降并藏匿武田家的遗臣。
七、积蓄实力
天正四年(1576年),织田信长在上洛受封为右大臣之后,委托家臣明智光秀和丹羽长秀在近江国修建了一座象征其权威和雄心的城堡——安土城。这座城堡的建造历时三年,于天正七年(1579年)竣工。安土城的命名寓意着信长将创造一个“平安乐土”,并且标志着他开始向中国地方(即日本本州岛以西的山阴山阳两道十六国地区)扩张,意图统一整个日本。
然而,就在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织田信长在安土城宴请德川家康时,发生了震惊日本的本能寺之变。当天,明智光秀突然谋反,率领部队迅速包围了京都的本能寺,迫使织田信长自焚身亡。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织田信长的陨落,也引发了各大名之间的权力争夺。
在本能寺之变发生时,德川家康正位于堺市(现在的大阪府中部)。得知消息后,他迅速采取行动,由家臣服部半藏正成和茶屋四郎次郎清延等人护送,经过伊贺地区返回三河。这段旅程充满了危险,但最终德川家康平安回到了自己的领地,这段经历后来被称为“神君伊贺穿越”。
回到领地后,德川家康原本计划以替织田信长复仇的名义讨伐明智光秀,但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迅速行动,在山崎之战中击败了明智光秀,结束了明智光秀的叛乱。明智光秀在逃亡途中被农民刺杀。
面对新的政治格局,德川家康意识到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放弃了进军京都的计划,转而向东扩展自己的势力。德川家康很快占领了甲斐,并将手伸向了信州。他还与后北条氏交战,最终达成了和解(即天正壬午之乱)。
至天正十一年(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经成功地将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以及信浓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了一位拥有百万石实力的大名。在这一时期,东海道地区的兵农分离进程较慢,尚未形成像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的大名城下町,因此德川家康通过给予家臣土地的方式来稳固他们的忠诚。这种通过土地来控制家臣的做法,有效地加强了德川家康对家臣的掌控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