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将来的更新换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朱元璋说道:“辽东的事情先放一放。这几日,你将南京的情况搞清楚了吗?”
何夕说道:“臣略知一二。”
朱元璋说道:“解缙与丁显之争,你有什么想法?”
何夕心中绕过十万个心思,沉吟说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决策,自然要重视舆情,理不辨不明,不教而诛谓之虐。但是,道理已经说明白了。朝廷自然要有所决断,让天下人知朝廷大政所在。拖延日久,会让天下百姓,不知所措,为奇谈怪论所惑。”
朱元璋说道:“不错。民主集中吗?先民主了。现在就要集中了。天下舆情,不可为他人所掌控。报纸之设,正为此事。而今是要有所决断了。朝廷要下场了。只是该如何决断?这就是我叫你回来的原因。你有什么想法?”
何夕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何夕内心之中,已经有一些预感了。现在正好验证了。他何夕就是朱元璋对付士大夫的一把刀,平日放在一边细细养着,但是该用的时候,决计不会不用。
或者,这就是朱元璋的兵法之道。所谓爱兵如子,用兵如泥,平日的时候爱护得胜过亲子,但是真到了关键时候,那就是不问伤亡,只问结果。
在战场是如此,在官场上也是如此。
或者朱元璋本质上就是一个兵家,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为政手段,有些粗糙。如果用兵家的角度来看,却是杀伐果断了。
此刻的何夕才真正的理解了朱元璋,也对朱元璋去魅了。
何夕刚刚到大明的时候,朱元璋在他眼中是有光环的。因为这样大人物,哪怕是历史上大人物,是何夕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朱元璋的人品,境界,手段,等等各方面,是远远超过了何夕。
何夕对朱元璋,那简直是高山仰止。这样的情况,让朱元璋在何夕的眼中高大之极。
只是而今却不一样了,数年以来,何夕一直在成长。这么多年,何夕早已不是吴下阿蒙。他现在或许比不上朱元璋。但是在很多地方上,能够平视朱元璋了。
何夕也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将自己早就盘算过的答案,和盘托出,说道:“以臣之见,是时候为开海之策正名了。当年开海,是臣先行,其实并没有朝廷之命,后来的海关什么的。都是朝廷根据海上形势做出的调整。但是朝廷做事,不能仅仅因形势而变化,更是需要名正言顺。当时时机不成熟,现在时机成熟了。”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