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心中首先想到的不是战斗力不战斗力,能不能打仗之类的事情。而今是忠诚。
是的。朱允炆而今虽然只能通过这些勋贵指挥大军。但是大明所有军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而今是大明天下,朱家江山。这是朱元璋的余荫,也就是说,这些勋贵在军队之中拉帮结派是一回事。但是大部分军队还是认同朱家的。这种情况下,这些勋贵或许能向北边倒戈,因为北边也姓朱。但是不可能造反。
吕氏乱政的时候,有人能振臂一呼,为刘氏袒。而今军中也是可以做到位朱氏袒的。
毕竟朱元璋才死了多长时间,余荫未尽。
但是,经过傅友德所谓改革之后,这份忠诚还剩下多少?须知,当年司马家用了发动兵变的所谓三千死士,其实有不少,都是原来曹魏的将士。
朱允炆怎么能不怀疑,怎么能不担心。他不知道,眼前这位,百年之后,身后名世与曹操,司马家并列,还是与郭子仪,同行。
只是,朱允炆不可能在傅友德面前直接问这个问题。
因为话一旦说开,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朱允炆说道:“军事改革,此事关系重大,朕不能决于暗室之中,这样吧,你先写一个章程,等我召集各方重臣商议。”
傅友德说道:“臣已经写好了,请陛下审阅。”
朱允炆感到了什么叫做咄咄逼人。朱允炆心中暗道:“傅友德是听不懂朕的话吗?这是在逼宫吗?”
朱允炆觉得,他其实说得够明白了。
比方说,说起身更衣,其实不是更衣是如厕。再比如,有时候更衣也不是如厕,是不想见你了。不想再谈了。朱允炆觉得自己的意思已经很明白,无非是想拖一拖。
傅友德如果知道朱允炆的想法,那一定会喊冤枉的。
因为傅友德与皇帝打交道经验丰富,但是与他打交道的皇帝是朱元璋。
对于傅友德来说,什么重臣不重臣的,皇帝的意见最重要。皇帝说要召见重臣,但是一定要让皇帝先搞明白。下面的事情才顺利。如果皇帝觉得不行,下面的事情,就不要说了。
定然不行。
这一方面是皇帝的权威,另外一方面也是朱元璋在军事上的权威。
傅友德天下名将,但是在军事上,也不敢在朱元璋面前炸刺。他下意思将这样的事情当做流程了。觉得给了朱允炆,朱允文就能看懂是的。
朱允炆却是有自知之明,这东西,上面写得每一个字他都懂,连起来似乎也能看懂,但是这文字下面的种种,就不懂了。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