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更是茫然了。他不知道姚广孝说这个做什么,这与他有什么关系啊?
他感觉,姚广孝与他在一个世界,但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姚广孝本来就很聪明,他在何夕身边时间最长,更理解何夕的思路,而今的姚广孝比起历史姚广孝更像一个古代社会学家。
姚广孝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社学。
社学是什么?
是朱元璋要求乡村自己建立的私淑,用来开蒙教育的。可以说就是私立小学。而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的人是什么人?
是自耕农的子弟。
真正有钱的人,是自己请家教。或者有家学。朝廷组织的私淑,其实并不是太行的。
而是自耕农之中的有钱人。毕竟,真正中下层百姓是没有读书的需要的。
社学在明初大规模推广,而在明中期就不见了。这也与明代自耕农的消亡想关联。也证明了姚广孝的选择点,不能说错。
而自耕农们靠什么赚钱,靠什么让子女读书,自然是织布了。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纺织业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是很直观的。
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
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社学倒毙。
毕竟这些社学本质上,就是家长本合伙请一个先生交书。这个年头的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重资产。只要一个房间,一个老师就行了。
而中国人从来是最注重子女教育的。不管是什么时代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子女不读书的。
更不要说,何夕带来也给这个时代一个改变,特别是工业化,带来很多识字的需求。如果说之前读书只有科举的话,其他方向的就业前景不大好。但是而今已经不一样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窗口期。只有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好的前程,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即便作为投资,读书也是回报率最高的。
百姓最狡猾,也是最愚昧的。这种情况下,更激发了很多人读书识字的渴望。北京方面甚至有很多自发形成的私淑。
而今最富饶的江南地区,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是代表着什么?
李景隆或许不知道。但是姚广孝却是很明白的。那就是他预料到工业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已经来了。在没有织布这一项家庭的额外收入之后,很多百姓的孩子都不能读书了。
这还是仅仅是一个开始。现在可以不读书,节省开支的。但是将来怎么办?百姓生活很苦的,一点点收入的波动他都承受不起的。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