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意外的是每当笔锋即将失控,怀素手腕总会微微一转,让狂乱的线条突然收敛,恰好落在符阵的关键节点上。这是他悟了三十年的“破而后立”符道,看似狂放,实则每一笔都踩着法则的韵律。
当最后一笔收尾时,符纸上的“镇岳符”竟自行旋转起来,朱砂纹路化作一道赤色旋风,旋风触及地面的刹那,竟卷起漫天碎石——这些碎石没有四散,反而在符纸周围堆叠成一座微型的“西岳”轮廓,虽不如颜真卿的山脉虚影厚重,却透着一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野趣。
战台的光影交错间,青铜考牌的光芒始终未散。
这光芒穿透战台的结界,化作三百六十道流光,落回仙秦三百六十个附属世界的主城上空。
每个主城的观礼台上,无数修士望着流光中闪过的人影——戚继光的军阵、郑成功的浪涛、孙思邈的丹光、颜真卿的符影……那些曾只存在于史书与传说中的名字,此刻正以鲜活的姿态,在同一片天地间绽放光华。
“看到了吗?那是赵云将军的枪!”
钢铁都市的观礼台上,一个握着机械臂的少年指着光影中的枪影,机械臂因激动而微微震颤。
魂灵位面的残魂聚集地,文天祥的虚影虽未晋级,却让无数幽魂红了眼眶。
“文先生的‘正气歌’,竟能在残魂状态下引动法则!”
一个刚凝聚意识的新魂喃喃道,
“原来只要执念够深,连魂体都能触碰大道。”
话音未落,周围的幽魂竟自发吟诵起“人生自古谁无死”,吟诵声中,几缕幽魂的轮廓竟凝实了几分——那是被正气法则滋养的痕迹。
这便是如今的仙秦盛世。
当戚继光的军阵法则在西域沙原上站稳脚跟,当郑成功的浪涛法则在冰封海域破开生路,当孙思邈的丹道法则让枯木逢春,当颜真卿的符道法则让大地共鸣——这些法则交织的瞬间,仙秦的气运不再是龙椅上的龙气独舞,而是化作千万条脉络,在每个附属世界的土地下奔涌。
这便是华夏的人杰地灵。
从医书竹简上的“望闻问切”,到兵书帛卷里的“知己知彼”;从笔墨纸砚中的“铁画银钩”,到田垄阡陌间的“春种秋收”——这些刻在血脉里的智慧,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
当仙秦的选拔让它们挣脱史书的束缚,化作可触可感的法则,人们才恍然惊觉:所谓“地灵”,从不是山川的馈赠,而是人杰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手改造山河时,与天地共鸣出的回响。
......
......
......
三个月后,选拔已至尾声,天幕上的排行基本定下。
「战力排名」
戚继光:以“鸳鸯阵”凝兵之道则,军阵虚影可借鸿蒙气凝实,曾以三人小阵破西域沙暴,积分稳居榜首。
郑成功:“破浪”法则融海战之妙,擅借力打力,冰棱、巨浪皆可化为己用,胜场数与戚继光持平。
袁崇焕:“守御”法则凝“宁远城”虚影,罡风难破,虽攻伐稍弱,但未尝一败,平局多积分数可观。
赵云:枪出如龙,“七进七出”之勇凝为“破阵”法则,枪影可撕裂空间,速战速决胜率极高。
冉闵...
郭子仪...
英布...
周亚夫...
张飞...
李牧...
......
「丹道排名」
孙思邈:创“月炼法”,引月光入炉,“引灵丹”引动的灵气柱粗逾常人一倍,丹香可催枯木新芽。
李时珍:丹药蕴含“百草共鸣”之效,灵气纯度极高,仅次于孙思邈。
华佗:虽“麻沸散”变体与引灵丹药性冲突一度失误,但调整后丹药兼具“安神”之能,灵气持久度第一。
葛洪:擅用丹砂、硫磺等金石,丹药含“炼化”法则,灵气引动时带星火之光,视觉与实效并存。
陶弘景...
扁鹊...
宋慈...
皇甫谧...
王叔和...
朱丹溪...
......
「阵道排名」
诸葛亮:以“八阵图”生克之理破“七星锁灵阵”,速度快于旁人一倍;布“随机阵基”时借星轨之力,阵法可吸星光,精妙度冠绝全场。
黄石公:传《素书》阵法精要,破阵擅寻“势弱”之处,布阵则藏“阴阳反转”之妙,曾以小阵困大阵。
李筌:注《太白阴经》,阵法融“天时”法则,破阵可借风雨之力,布阵随昼夜交替生变,难以捉摸。
袁天罡:“星象”法则入阵,破阵前先观星轨定阵眼,布阵则仿北斗七星,运转时与天地共振。
李淳风:与袁天罡并称,擅“历法”阵基,破阵如解算术题,步步精准;布阵则藏“节气”变化,暗藏杀机。
李冰...
李左车...
李绩...
李悝...
陈抟...
「符道排名」
颜真卿:“颜体”入符,“镇岳符”承载大地法则近乎实体,符纸沉地生山脉虚影,杨戬称“以笔力载地脉,古今罕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