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儆效尤,可不能让那群人以为戚继光是个软柿子。”
“立威,多正常啊,不过这小子拿娘家人开刀还挺勇。”
“就应该这样,不能仗着关系就作威作福,那军营可不乱套了。”
【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被调去了浙江,任浙江都司佥事,负责管理当地屯政。然后他见到了他的主管领导胡宗宪,胡宗宪这个人很难讲,他舍小义、守大义,能办事、能整人。虽然他投靠严党,交构太监,行贿受贿,搜罗各种奇珍异物,讨龙椅上的老道欢心,但他是个好官。
他先将东南沿海跟倭寇勾结的巨盗,汪直等人诱杀,然后又一个人在朝堂和地方的各种势力中斡旋。他极其圆滑地将严嵩派来监督加捣乱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玩弄在股掌之中,并通过严党给的权力之便,先后培养重用了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甚至可以说,在整个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有着历史性的贡献,有的人虽然站在污水里,但头顶着太阳,而戚继光很快也将一脚踩进,这个被清流们所唾弃的污水之中。
但只要能剿灭倭寇,什么狗屁清明,他们都不会在乎。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频繁给老道上书举荐戚继光,在和戚继光共事的这一年里,胡宗宪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年轻人就是终结倭患的那把最利的刀。嘉靖于是升任戚继光为宁绍台参将,让其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钱塘江以东地区。一个月后,800倭寇进犯浙江龙山所,于是戚继光带上数千明军前去交战,可戚继光没想到的是,倭寇居然一个冲锋,就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明军冲垮,眼瞅着戚参将的第一战就要以失败告终时,戚继光连发三箭,射杀了三名倭寇首领,将倭寇吓退。】
“行贿受贿这样也能算个好官?”
“嗯……确实很难讲啊,说他是好人吧,干的也没多少好事,说他是个坏人吧,为了民族大义也付出了不少。”
“看人也不能光看一面啊,只能说他为国家大义做了不少,但对百姓来说不算好。”
“这明军这么差劲,上千对八百都干不过?”
“啧啧,这大明算完了吧,除了几个好官什么也没有。”
“好箭!妙极了!”
“哈哈哈,这三箭就把倭寇吓退了,这倭寇还是个外强中干的货啊。”
【这一战纯纯是靠戚继光的个人能力扭转的战局,没过多久,倭寇再犯龙山所,但戚继光这回不是一个人扛着全队输出了,因为俞大猷来了,东南的海疆迎来了历史性时刻!“俞龙戚虎”组合首秀开始。
在浙江巡抚阮鄂的督领下,曾经一根棍棒速通少林的俞大猷跟戚继光,还有台州知府谭纶一起并肩作战,三战三捷,连败倭寇。但之后明军追杀倭寇到雁门岭时,被倭寇打了埋伏,卫所兵再度上演了“闻鼓则退”的丑态,只有戚继光和谭纶的本部兵马坚守不动,稳住了阵型。】
“三战三捷!我们终于赢了!打赢了倭寇!”
“这卫所兵不行啊,怎么只想着逃跑。”
俞大猷摸着手中的棍棒“俞龙戚虎,还真是期待与他的见面。”
“每个朝代都不缺猛将,明君难得啊。”
“有这两人,大明的倭患也不足为惧,唯一担心的就是这皇帝会不会拖后腿了。”
“你这说的不会是那宋朝的赵构吧?”
“诶?我可没说是谁。”
【倭寇看占不到好处,便撤军而去,戚继光这回彻底的意识到,卫所兵已如虫蛀梁木,欲靖海疆,当铸新军。嘉靖三十六年,戚继光写下《练兵役》准备呈给上司胡宗宪,周围的同僚们听说后哄堂大笑,都说抵御倭寇的事儿由督抚大人主持,哪里轮得上你讲话?而且没听说过倭寇能被彻底剿灭的,咱们只需要等他们抢够了撤退时,在海上偷袭,来波黑吃黑,到时候吞下财货,再用战功抵罪,岂不美哉?
戚继光没有理会他们,坚持着把《练兵议》呈了上去,但等胡宗宪看完,却把谏书直接丢到地上骂道,浙江兵要是能练出来,我早就练了,还用你说。但冷静了一会儿后,胡宗宪还是勉强同意了这个计划,并在第二天,他将《练兵议》拿给了浙江巡抚阮鄂研究。】
“这些个畜牲!黑吃黑?打都打不过还想吞下财物!”
“腐朽不堪,军队上下都这样,也不怪打不退倭寇。”
“说不定还是人家放跑的,就像他们说的来波黑吃黑,平白的得了财物还不用进大牢。”
“这军队里里外外都要整顿,可不是个小事儿。”
不少将领对《练兵役》感兴趣,对于戚继光这个后辈,他们也想看看在军事上有什么异于常人之处。
【阮鳄看完后则是大加赞赏,立刻拨了三千绍兴士兵给戚继光训练。嘉靖三十七年,正跟倭寇玩命的戚继光,突然被老道撸了官衔。起因是当时倭寇首领汪直被诱杀后,其残部占据了岑港,祸乱周边百姓。胡宗宪于是调兵遣将,令各路兵马围剿岑港,岑港位于舟山之西,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戚继光的部队拼杀到踩着尸体前进的地步,都没能打进去,而正在战事焦灼之际,另一只倭寇又在温州台州上岸劫掠,戚继光于是被派去救援台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