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杀入语文教材的狠人,柳宗元是义务教育硬核安利给每个学生的文学大家,毕竟他的《小石潭记》和《捕蛇者说》不仅要背诵,多半也是考试要点。而大家最早读到柳宗元,大概是小学课本里的那首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大概是千年来把孤绝写神了的20个字,虽然早已烂熟于心,但偶尔重读一遍,依旧会头皮发麻。
千山万径,鸟绝人灭,一叶扁舟载着蓑翁,飘在白茫茫一片的江心,蓑衣上、斗笠上都覆盖着雪,蓑翁闭目不语,独钓寒江。】
“这诗真不赖,孤独寂静,皑皑白雪,倒不失一副美景。”
“天幕讲述的哪有一个是平平无奇的人。”
“后世学子都学他的文章,羡慕啊,这可真是名留青史了。”
“是柳河东啊,那天幕将他也就不奇怪了。”
【而柳宗元在永州写下《江雪》的时候,他母亲刚离世不久,都说父母是挡在死亡面前的一堵墙,而柳宗元的墙没了,他开始直面死亡了。他青梅竹马的发妻也已经过世多年,就连续妾和女儿也相继去世,上无双亲,下无子嗣,旁无枕边人。
而在仕途上,他被贬永州之前,皇帝就下诏纵逢恩赦,不再量移之限。意思就是即便天下大赦,柳宗元也不在赦免的行列中,所以,柳宗元写江雪时的心境都不仅仅是孤独了,应该是寂灭。面对群山,他是天地之间一孤客,若不是千里之外,还有个叫刘禹锡的挚友还牵挂着他,柳宗元就真成了断线风筝了,也正是这千万孤独,成就了极致绝美的诗篇。】
“哦哟,这是犯了多大的罪,赦免天下都不包括他。”
刘禹锡躺在塌上辗转反侧,听着天幕的声音心中焦急万分,做官免不了要被贬的,他生性乐观,贬官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可他清楚子厚,那样的人被贬,定是郁闷至极,又是一个人,难解烦闷之情。
而且“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子厚听到这些该是什么心情啊。
刘禹锡再也抑制不住心情,当即写了一封书信就要信鸽送到柳宗元那里,哪怕明早就能见面,他也等不了那一刻了。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京城长安,跟辛勤三十年才在长安买房的韩愈不同,柳宗元的起点就是别人遥不可及的终点。他出自河东柳氏,家族世代为官,也不乏有宰相级别的高官,纵然是到了他父亲柳镇这里有些衰落,但也在长安积攒下了雄厚的家业和名声。他母亲出自范阳卢氏,更是唐朝五姓七望中一等一的大族。
唐朝很重视门第出身,这也是为什么韩愈自称韩昌黎,柳宗元自称柳河东,而刘禹锡自称刘中山,都是把自己的郡望出身亮了出来,不管血脉远近,有个名头响的家族,混长安也容易很多。当然除了出身好,还得自身够硬,柳宗元13岁时,恰逢李怀光叛乱被平定,朝中有个姓崔的御史中臣,请柳宗元代笔写一篇贺表,上书皇帝。
柳宗元写下了《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在长安文人圈一炮而红,被称为奇童,所以文学天赋这东西啊,真是不讲道理,但凡能青史留名的,几乎个个开挂。】
韩愈:禁止拉踩!?????你们以为买房很容易吗,长安的房价多贵啊!
“五姓七望哩!不愧是大家族,什么时候我也能当一回大家族里的少爷。”
“就你?下辈子都不可能。”
“呵,你可别小瞧我,我祖上可是荥阳郑氏!”
“荥阳郑氏?说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人那么大个家族怎么就出了你这个穷亲戚?”
“是啊,还祖上,八百年前的祖上了吧!”
“上书皇帝的东西让一个舞勺之年的孩子写?这要是写错了可是掉脑袋的事。”
“不然怎么是神童呢,不仅写了还写的极好!”
“不行,我得回去再瞻仰下河东学生的《柳河东集》”
【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一步踏上青云路,跟他同年中进士的还有刘禹锡,两个未来福祸与共的难兄难弟,冥冥中命运已经捆绑在了一起。也是同一年,父亲柳镇在柳宗元身上,看到了河东柳氏中兴的希望后病逝,柳宗元为父守丧3年后,被安排到秘书省当校书郎。
两年之后,他又通过了吏部铨选考试,当上了从九品的集贤殿书院正字,真正算走入了政坛。仅仅三年之后,二十九岁的柳宗元,就已经干到正六品的蓝田县尉了,柳宗元升职就跟坐火箭一般,越升越快,两年之后,他又回长安当上了监察御史里行,相当于进入中央纪委。监察百官,品级不高,权力极大,在御史台,柳宗元、刘禹锡、韩愈三人成为了同事,关系好成了铁三角。】
“升这么快,这怎么和别人做官不一样啊。”
“还是重要官职,监察御史可不得了。”
韩愈/刘禹锡:出场费给一下?.?
【只是韩愈很快就因为炮轰京兆尹李实隐瞒关中旱情,而被贬到连州阳山县去了。柳宗元和刘禹锡也逐渐认识到,此时大唐经历安史之乱,已经失血过多,李氏皇族正在失去对唐帝国的掌控,宦官、藩镇、权臣,三方博弈还在不断削弱大唐的国力。平步青云,年少有为的柳宗元,自然也有挽狂澜于既倒的理想,于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加入到了革新派王叔文的政治集团中,而王叔文更是太子李诵的侍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