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回来一说,王桂庵赶紧备齐彩礼送到孟家,还在徐太仆家借了院子,热热闹闹把芸娘娶了回来。过了三天,小两口拜别岳父往北回家。夜里歇在船上,王桂庵问芸娘:“以前在这儿遇见你的时候,我就觉得你不像船夫家的姑娘。那天你家船划到哪儿去?”
芸娘说:“我叔家在江北,我临时借船去看看罢了。我家日子刚够过,但白来的钱我可不稀罕。笑你眼光短,老拿银子砸人。起初听见你吟诗,知道是个风雅人,又怕你是轻薄子弟,拿荡妇那套勾搭我。要是我爹看见金镯子,你早死无葬身之地了。我是不是太心疼你这才华了?”
王桂庵坏笑:“你是够机灵的,可还是中了我的计!”芸娘追问啥计,他才说:“眼看快到家了,这事儿也瞒不住。实话说吧:我家里早有老婆了,是吴尚书家的千金。”芸娘压根不信,王桂庵故意把话说得跟真的似的。这下芸娘脸都变了,半天没吭声,突然跳起来往外跑,王桂庵趿拉着鞋追出去,只见芸娘“扑通”跳进了江里!
王桂庵撕心裂肺地喊,周边船只全被惊动了,可夜里黑灯瞎火的,江面上只有星星点点的波光。他伤心了一整夜,沿江往下找,出重金悬赏找她的尸骨,愣是啥都没找着。他失魂落魄地回家,又愁又痛,还怕岳父上门看女儿,都不知道怎么交代。正好有个姐夫在河南当官,他赶紧投奔过去,一年多后才敢回来。
回家路上遇上下雨,他到一户人家里躲雨,见院子收拾得干净,有个老太太在屋檐下逗小孩。那小孩见了王桂庵,扑过来要他抱,王桂庵觉得奇怪。再看孩子长得清秀可爱,就抱到膝盖上,老太太喊他,他也不回去。没多久雨停了,王桂庵把孩子还给老太太,到堂下收拾行李。小孩突然哭喊道:“爹爹要走了!”老太太尴尬得不行,怎么哄都没用,硬把孩子抱走了。
王桂庵坐着等仆人打包,忽然见一个美人从屏风后抱着孩子出来——竟是芸娘!他正惊得说不出话,芸娘劈头骂道:“负心汉!丢下这块肉,你想怎么着?”王桂庵这才知道是自己儿子,心里又酸又疼,来不及问她这两年咋过的,先把之前开玩笑的事赌咒发誓解释清楚,芸娘这才转怒为悲,夫妻俩抱着哭成一团。
原来,这家主人姓莫,六十岁没儿子,带着老太太去南海烧香还愿。回来时船停在江边,芸娘顺着江水漂下来,正好撞到他们船上。莫翁让仆人把她捞上来,喂药照顾了一整夜才醒。老两口看她是个好姑娘,喜欢得不得了,认作干女儿带回了家。住了几个月,想给她找婆家,她死活不同意。过了十个月,她生了个儿子,取名寄生。王桂庵躲雨那会儿,寄生刚满一岁。
这下王桂庵赶紧行礼,进屋拜见莫翁老两口,当场认作岳父岳母。住了几天,才带着全家回老家。一进门,就见孟岳父已经在家等了两个月了!老爷子刚来的时候,看仆人支支吾吾的,心里直犯嘀咕;见了女儿女婿,才总算放下心来。王桂庵把这两年的遭遇一五一十说了,老丈人才明白当初仆人们为啥躲躲藏藏——原来都是这浑小子作的妖!
寄生
王寄生,字王孙,是郡里有名的才子。他爹妈因为他从小就认爹(指前世有缘),觉得这孩子天生聪慧,宝贝得不行。等他长大更不得了,模样清秀俊美,八九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这小子打小就非要自己挑媳妇。他爹王桂庵有个妹妹叫二娘,嫁给了郑秀才的儿子郑侨,生了个女儿叫闺秀,那叫一个聪慧漂亮,没人能比。王孙见了她,心里头喜欢得不得了,时间长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老两口急坏了,追问半天,他才把实话说了。
他爹赶紧找媒人去郑家提亲,郑秀才为人古板谨慎,觉得表亲结婚不合适,直接拒绝了。王孙这下病得更重了。他娘没辙,偷偷托人跟二娘说情,只求闺秀能来看看儿子。郑秀才听说后更生气了,放出不少难听话。父母一看没指望了,也就由着他去了。
郡里有户姓张的大户人家,五个女儿都长得漂亮,小女儿叫五可,尤其比姐姐们都出众,还没定下婚事。有一天,五可上坟回来的路上遇见王孙,从轿子里偷瞄了一眼,回家就跟她妈沈氏说了。沈氏知道女儿心思,找到媒婆于氏,悄悄透了个信。于媒婆立马跑到王家。那会儿王孙正病着,听说是说亲的,笑着说:“这病啊,我老婆子能治!”
芸娘(王孙他妈)问咋治,媒婆就把张家的意思说了,使劲夸五可有多美。芸娘挺高兴,让媒婆去看看王孙。于媒婆进了屋,拍着王孙的背说:“张家五姑娘看上你啦!”王孙摇摇头:“药不对症啊,咋办?”媒婆乐了:“你就说这医生好不好吧!好医生嘛,慢慢调理就成;非揪着一个人不放,等死吗?这不傻吗?”
王孙叹气:“可天下的医生,没谁比‘和’(指扁鹊,这里代指最好的医生)更厉害啊。”(意思是心里只有闺秀)媒婆说:“你见识也太窄了!”接着就手舞足蹈地形容五可的长相、神态,从脸蛋到身材,说得有鼻子有眼。王孙还是摇头:“您别说了,这事儿我想都不敢想。”转身对着墙,不再听了。媒婆看他死心眼,只好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