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屋内众人都是一番豁然开朗。贺襄和李轲便想得更多了,李嵇很欣慰,但这还不够,“你说的很好了,但还差几分。”
李嵇站起身来,一手伏着桌案,抱着考校的心思问:“河运案为什么江南士绅受损严重?”
马歆从江南回来后,同李嵇多有沟通,李嵇一讲到此处,他便反应过来:“因为勋贵们是抱团行动的,河运风波初起之时,江南士绅多是独立而行,信息少,反应慢,反击弱,对策全无。
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大势已成,江南两淮破家者甚众,幸存下来的也是伤痕累累。
是因为勋贵的抱团而导致了江南士绅们的抱团,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人同一个人的小打小闹,而是一个利益团体同另一个利益团体的对抗。
一个人是无法对抗一个团体的。
河运案之后依旧持续的高利贷风波,便是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士绅家庭是无法承受勋贵们持续的打压。”
“不仅如此,这是从上往下看。如果我们置身江南士绅中就会体会到一种无奈,作为一个人,他们是无法同勋贵们合作的,因为河运案受损的士绅家庭之多,在士绅中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意识,这个意识迫使士绅中的个人不敢背叛他们。
也不是背叛,而是连退缩都是不允许的。” 李嵇的目光已经穿过政事堂的房梁石墙,“这种抱团的行为不是基于政治利益而产生的斗争,而是单纯的商业贸易竞争,至少从表象来看。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不想将事件转化为政治斗争,而是河运案的结果告诉他们,在当下,谈买卖就是谈买卖,扯到政治上,其结果大多是无疾而终。
刘泉今日主动将勋贵牵连进来,要的就是这个无疾而终!”
贺襄想到的还有一些李嵇不能外说的理由。商业买卖引起的事件最后会不会走向政治斗争,取决于裁判员怎么看。
而此时的裁判是陛下和堂内的这位,所以河运案时对裁判员有利,便不是政治斗争,而此番粮乱对于裁判员不利,就会成政治斗争。
粮乱与大势相背,刘泉担心陛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阻拦灭金大业、成就其帝王功业的人,于是挺身而出,不惜犯险,将事件再度引向同河运案相似的境地。
但是,结果会如他所愿吗?
喜欢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