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刘贵亮的办公室,张金平长舒一口气。
六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脸上,但他却感觉不到炎热,整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惊喜中。
虽然刘贵亮的离开,导致他即将成为无根之萍。
但老领导在临别之际,却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机会。
张金平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绝不能辜负老领导的期望!
他整了整衣领,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县长办公室走去。
几分钟后,张金平站在县长办公室门外,整了整的确良衬衫的领子,又抹了把额头的汗水。
六月的天气闷热难当,县委大院里的知了叫得人心烦意乱。
"刘秘书,你好。"
张金平热情地向坐在外间的刘学斌问好。
"我是柳原镇的党委书记张金平,想向县长汇报一下工作,不知道县长现在方便吗?"。
刘学斌抬头打量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钢笔:"张书记稍等,我进去请示一下县长。"
不一会儿,刘学斌推门出来:"张书记,县长请你进去。"
推开厚重的木门,张金平看到李达康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批阅文件。
这位年轻的县长虽然才二十多岁,但眉宇间已经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干练。
听到脚步声,李达康抬起头,锐利的目光让张金平不由得站得更直了些。
"县长好!"。
张金平微微欠身:"我来向您汇报一下柳原镇近期的工作情况。"
李达康放下钢笔,指了指对面的座椅,声音清朗:"坐吧。”
“贵亮部长刚跟我通过电话。"
张金平端正地坐下,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手写的材料:"县长,这是柳原镇今年上半年的农业工作汇报。”
“特别是我们推行的'公司+农户'蔬菜种植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李达康接过材料,修长的手指快速翻动纸页:"说说具体情况。"
"是。"
张金平挺直腰板:"我们镇依托本地资源,引进了县蔬菜公司,带动成立了8个生产队。”
“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了30%,社员平均增收超过150元。"
李达康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年轻的面庞上露出专注的神情:"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张金平见李达康感兴趣,立即来了精神:"我们采取'保底价+市场浮动'的收购方式。”
“比如西红柿,公司承诺每斤收购价不低于六毛钱,市场价高时就按市场价走。”
“这样既保障了农户利益,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不错。"
李达康点点头,黑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那技术方面呢?"。
"我们请了县农技站的专家,定期下乡指导。"
张金平从包里掏出几张黑白照片。
"您看,这是我们新建的温室大棚,产量比露天种植提高了30%。"
李达康接过照片,年轻的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不错,很有想法。”
“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主要是资金和技术。"
张金平实话实说:"我们想扩大规模,但信用社贷款额度有限。”
“另外,懂新技术的人手也不足。"
李达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
"这个问题确实普遍存在。"
他突然话锋一转,声音依然清朗但多了几分严肃。
"贵亮部长推荐你接任统战部长,你怎么看?"。
张金平心头一跳,但很快镇定下来:"县长,如果组织信任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我在基层工作多年,熟悉农村情况,也了解各阶层群众的想法。”
“统战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地方发展服务。"
李达康听完,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思路很清晰。"
他顿了顿:"你先回去吧,你的情况我会慎重考虑的。"
张金平心中一喜,但面上依然保持谦逊:"谢谢县长!无论组织如何安排,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
离开县长办公室,张金平走在县委大院的林荫道上,六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他不由得想起刚才与李达康交谈时的场景,虽然对方年纪轻轻,但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沉稳与智慧,让人不敢小觑。
张金平快步走向镇政府的吉普车,准备立即赶回柳原镇。
他知道,现在是关键时期,自己更要踏实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
另外一边,张金平离开后,李达康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出神。
他点燃一支烟,青色的烟雾在阳光中缓缓升腾。
"这个张金平..."。
李达康轻声自语,脑海中回放着刚才的谈话细节。
对方对农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对基层工作的熟悉程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