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天空如墨染般漆黑,唯有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悬挂在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曹琦率领着手下一群人悄悄地埋伏在府衙的后堂里,他们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此时,从前院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伴随着酒杯相互碰撞所发出的清脆响声,整个场面显得格外热闹非凡。在前院的酒席之中,文不识微笑着与众人一一打过招呼之后,目光缓缓地扫视着堂下众多宾客。
他略作停顿,然后招手示意身旁的一名小吏靠近自己,并压低声音问道:“今日我所邀请的客人们可都已经来齐了么?”
那名小吏赶忙应道,迅速用眼睛扫了一圈在场之人,紧接着回复道:“大人,根据刚刚呈上来的礼单来看,南门的张校尉以及楚王府的长吏尚未抵达此处,其余受邀之人皆已到场。”
听到这个回答,文不识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自从他将设宴宴请众人的消息传递出去以后,李毅便带领着一队人马密切监视着府衙的四个大门,时刻留意着守城军队是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经过一番观察,他们发现城南的守军对于那些明显异常的马车以及成群结队的壮汉进入城内竟然视若无睹,连多看一眼都不曾。基于此,文不识当即便断定南门必定存在着叛军的势力。
想到这里,文不识深吸一口气,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挺直了身躯,右手稳稳地举着一只精美的酒杯,那酒杯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只见他脸上洋溢着亲切而自信的笑容,目光环视着四周,声音洪亮地开口说道:“诸位,请暂且安静一下,容在下讲几句话。”
随着他话音落下,原本喧闹嘈杂的大厅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纷纷停下交谈和动作,将目光投向文不识所在之处,静静地聆听着这位通判大人即将发表的言论。
文不识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今日邀请诸位前来相聚,想必大家心中多少也能猜到一些缘由。没错,正是因为此次黄河大水泛滥成灾,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如今,赈灾之事迫在眉睫,而这就需要仰仗在座各位的鼎力相助了。希望各位能够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帮助官府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听到这番话,底下众人面面相觑,但很快便恢复平静。其实他们在来此之前或多或少已经有所预料,毕竟每逢遭遇大水等天灾之后,官府都会向当地的乡绅豪强们求助,要求其出粮出力以赈济灾民。
因此,众人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公然违抗官府命令,于是纷纷端起面前的酒杯,向着文不识回敬道:“诺!”
看到众人如此配合,文不识满意地点点头,又继续说了一些感激之词。随后,他微笑着挥挥手示意大家继续尽情享用美酒佳肴,而自己则端着酒杯转身朝着后堂走去。
一进入后堂,他立即吩咐身边的侍从去将曹琦找来。不一会儿,曹琦匆匆赶来,文不识压低声音对他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暗中调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隐藏在军队中的叛徒就是南城校尉张忠福,至于其他可能存在的内奸目前尚未显露踪迹。此事事关重大,切不可走漏风声。接下来,咱们得好好商议一番应对之策……”
只见曹琦身披重甲,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甚至连基本的礼数都不顾及,直截了当地说道:“稍安勿躁,待会若是有谁敢贸然跳出来,那此人必定就是反贼无疑!咱们只需静下心来,耐心等候即可。”
一旁的文不识听闻此言后,不禁皱起眉头,目光迅速扫过左右众人,疑惑地开口问道:“不知为何,自今日下午起始,我便未曾见到李毅的身影,难道说此间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状况不成?”
曹琦微微颔首,回答道:“据我所知,都指挥使大人特意派遣李毅率领二百余人亲自前去监视城中皇城司的据点了。想来他此番定是想要亲手揪出潜藏于其中的奸细。”
言罢,曹琦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接着补充道:“以李毅所率兵力之众,再加上其精明强干,皇城司那边纵使有所动作,恐怕也难以掀起多大风浪。”
文不识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却并未再多言语,而是与曹琦一同缓缓落座,悠然自得地品起茶来。
此时此刻,四周一片静谧祥和,仿佛时间都已凝固。然而,无论是文不识还是曹琦,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实则正酝酿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只待某个时刻骤然降临……
…………
亥时已至,万籁俱寂的夜晚突然间被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所打破。刹那间,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一场惊心动魄的叛乱就此拉开序幕。
一名神色慌张的士兵匆匆跑来禀报:“启禀将军、大人!有一群贼人正气势汹汹地朝府衙发起攻击,但好在我们的护卫英勇抵抗,暂时将其阻挡在了门外。”
听闻此言,曹琦和文大人对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地决定按兵不动,静静观察局势的发展,以等待可能发生的变故。要知道,今日府衙特地设宴,为此增派了大量人手,防守可谓固若金汤。倘若内应没有现身行动,这些贼人想要冲破防线威胁到府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