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好奇地问道:“老人家,此地除了这美景美食,可有什么独特的技艺传承?”
老者兴致勃勃地回答:“客官,咱们福州的木雕那可是一绝,能雕出各种栩栩如生的物件。还有那油纸伞,精美又实用。”
朱棣点头称赞:“看来这福州真是人杰地灵啊。”
老者接着说:“福州的木雕技艺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这些木雕作品工艺精湛,形态各异,有的雕刻成精美的佛像,有的则是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一件都是艺术品。”
朱棣听得津津有味,继续追问:“那这木雕技艺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
老者笑了笑,答道:“我们福州有许多木雕世家,他们将这门技艺代代相传,不断创新和发展。而且,福州还有专门的木雕学校,培养更多的木雕人才。”
朱棣不禁感叹:“这福州的文化底蕴真是深厚啊!”
老者自豪地说:“是啊,福州不仅有木雕、油纸伞等传统技艺,还有很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评话、伬唱等。这些都是福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福州的瑰宝。”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赞赏:“福州的文化真是丰富多彩,让人叹为观止。我相信,这里的文化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老者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感谢客官对我们福州文化的肯定。我们会一直努力,让福州的文化发扬光大。”
朱高炽兴奋地说道:“爹爹娘亲,这里可热闹了,到处都是新奇的玩意儿。”他那沉稳的小脸上也难掩激动之色。
朱高煦拉着朱宝云的手,左顾右盼,大声嚷着:“妹妹,快看那边,好多好玩的!”朱宝云也跟着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街角。只见一群人正围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老者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福州传统的龙舟竞渡的起源和传说。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过去,聚精会神地听着。
老者清了清嗓子,说道:“相传啊,在很久很久以前,福州这地儿常常遭受洪水的侵袭。百姓们苦不堪言,生活艰难。有一天,江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恶龙,兴风作浪,让洪水愈发凶猛。就在大家绝望之时,一位勇敢的青年挺身而出。他带领着乡亲们,打造了坚固的龙舟,与恶龙在江面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经过数日的激战,最终,青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众人的齐心协力,战胜了恶龙,平息了洪水。从此,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和这场胜利,每年端午都会举行龙舟竞渡。到了那时候啊,江边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参赛的队伍早早地就开始训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想为自己的村子争个光。比赛开始前,还要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这龙舟竞渡可不单单是一场比赛,那是咱福州人的精气神儿!你们瞧,这街边还有不少售卖传统服饰的,像那女子的服饰,多以丝绸为料,色彩鲜艳,绣工精美,袖口和领口都镶着精致的花边。男子的长衫则显得稳重端庄,常以深色为主,配上简单的纹路,尽显儒雅。”
朱高炽若有所思地说:“原来这龙舟竞渡不仅是比赛,还蕴含着这么多的意义和勇气。这当地的传统服饰也着实精美,其工艺和样式皆令人赞叹。”
朱高煦激动地挥舞着小拳头,喊道:“太厉害了,我以后也要像那位青年一样勇敢,战胜恶龙!这男子长衫看起来颇具风度,真是好看!”
朱宝云也奶声奶气地说道:“我也要看龙舟,我也要像哥哥们一样勇敢!姐姐觉得那些女子的服饰美极了,我也喜欢。”
讲完传说,老者微笑着看向朱棣一家,说道:“几位贵客,这福州啊,可不光有动人的传说,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呢!咱福州的美食,那可是融合了山海之味,蕴含着咱这方水土的独特风情。就说这肉燕,那皮儿薄得几乎透明,却又弹性十足,咬上一口,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细腻的口感。里面的肉馅儿更是鲜嫩多汁,混合着独特的香料,香气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这做肉燕的手艺,那可是代代相传,饱含着祖辈们的智慧和心血。还有那佛跳墙,光是食材就汇聚了鲍鱼、海参、鱼翅等山珍海味,经过精心烹制,各种食材的鲜味相互交融,浓郁的汤汁醇厚至极,每一口都仿佛是一场味觉的盛宴。这佛跳墙啊,过去可是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者贵宾到访时,才会上桌的佳肴,象征着尊贵和喜庆。每逢过年过节,咱福州人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而且在重大节日里,人们都会穿上漂亮的传统服饰,女子们头戴华丽的发饰,男子们则束起整齐的发髻,那场面真是热闹又喜庆。”
徐妙云不禁感叹道:“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当真让人叹为观止。方才我们品尝了些许美食,确实是人间美味。那肉燕的皮儿与馅儿搭配得恰到好处,入口的瞬间,仿佛整个味蕾都被唤醒。而这佛跳墙,光是闻着那香味,就让人陶醉其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