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卞滨的父亲卞继这一代,他也是事事勤俭,谨慎守护祖业。经过前后一百多年,卞家竟拥有良田万顷。
卞滨出仕后,正值麟德初年,西北发生大灾荒,再加上战乱不断,国家财政支出巨大,需要精心筹划。卞滨于是变卖了五千顷田地,将所得价款全部报效朝廷,用作军需和赈灾。因此,他深受皇上的恩宠。卞滨一生极为看重文化和有学识的人,不仅对文人墨客视若珍宝,但凡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前来拜访,他都会以优厚的礼节相待。而且他为人仗义,慷慨解囊,有求必应,人们又称他为“赛孟尝”。他如今五十多岁,由于中年无子,四十岁时便广纳姬妾,虽然接连生育,但都是女儿。如今膝下共有七个女儿。夫人成氏,十年前曾生过一个儿子,名叫卞璧,可刚到三岁时,就得了惊风之症,不幸夭折。当时全家悲痛万分。正在痛哭之时,恰好门外有个道士前来化缘,听到哭声凄惨,询问缘由后,说要看看公子。看过之后,道士说:“这孩子还有一线生机,但在这尘世闹市之中,恐怕难以救治。如果你们把他交给我抱走,倘若能救活,等他灾难过去,年纪稍大些,我再送回来还给你们。”卞滨担心道士的话是谣言,会蛊惑众人,况且孩子已经死了,哪里肯相信,坚决不同意。无奈夫人再三苦苦劝说,无论孩子是死是活,一定要把公子交给道士带走。卞滨只得叹口气走开,由着夫人去办理。过了几年,毫无音信,卞滨知道孩子怕是救不回来了。
好在这七个女儿都比花朵还稳重,比月亮还聪慧。卞滨每天除了应酬公事,就教女儿们作诗写字,倒也借此排解烦闷。去年的县考,原本可以声明原籍,在京城参加考试,但为了避嫌,他让七个女儿都回本籍考试。到了县考时,大女儿卞宝云考了第一名,二女儿卞彩云考了第二名,三女儿卞锦云考了第三名,四女儿卞紫云考了第四名,五女儿卞香云考了第五名,六女儿卞素云考了第六名,七女儿卞绿云考了第七名。后来的郡试,虽然名次稍有变动,但都在十名以内。考试结束后她们就回来了。今年的部试,偏偏父亲担任主考,她们都要回避,真是扫兴极了。卞滨虽然疼爱女儿,但每次和妹夫孟谟商量,又不敢贸然上奏。于是他和夫人成氏商量:“眼看着就要部试了,我怕女儿们在家烦闷,不如派人把孟家的八个甥女接来,一起解闷。”随后,他又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考官考功员外郎蒋进、主客员外郎董端、祠部员外郎掌仲、膳部员外郎吕良,打算把他们几位的小姐也请来,一同消遣。众人因为女儿不能参加考试,整天在家百无聊赖,听到这话,哪有不高兴的;况且他们向来都常来常往,如今又算是同年,自然觉得更加亲近。当时众人都答应了。回去后他们都跟女儿说了,女儿们也都想来相聚。
卞滨有两个妹妹,一个嫁给了原任御史台大夫孟谋,另一个则嫁给了礼部侍郎孟谟。孟谋是孟谟的亲哥哥,早已去世,留下四个女儿,长女叫孟兰芝,次女叫孟华芝,三女孟芳芝,四女孟芸芝。孟谟也有四个女儿,顺着孟芸芝的排行,五女叫孟琼芝,六女孟瑶芝,七女孟紫芝,八女孟玉芝。这些女孩个个饱读诗书,容貌娇艳动人。孟谋的妻子卞氏夫人,自从丈夫去世后,本打算带着女儿回河南原籍,可小叔孟谟和哥哥卞滨再三挽留,希望将来能为众女儿挑选合适的夫婿;再加上八个姊妹自从一起赴考,在郡县考试中取得名次之后,感情变得如胶似漆,仿佛黏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所以卞氏夫人只好带着四个女儿,在孟谟府上住了下来。这天,卞氏夫人见女儿们因为不能参加考试,个个愁眉不展,正用言语安慰,忽然看到哥哥那边派人来接她们,便连忙让女儿们稍微梳妆打扮一下,即刻前往。
这八位小姐来到卞府,孟兰芝带着七个妹妹见过舅舅、舅母,又与宝云、彩云、锦云、紫云、香云、素云、绿云一一见礼,随后随意坐下。卞滨说:“我担心你们不能参加考试,在家烦闷,所以把你们接过来。不过,这一阵子你们怎么不来看看我呢?”孟兰芝和孟琼芝回答:“甥女这两天本打算来请安,只是怕舅舅忙于考试的事务,所以不敢来。”卞滨说:“我虽然有事,但你舅母和宝云她们七个姐姐都闲在家。你们不过是因为回避考试而心情郁闷,提不起兴致,哪里是因为我忙就不来了呢?”孟紫芝说:“我们好久没来,今天过来,舅舅应该说些想念甥女的话才对,怎么刚见面就把人家的烦心事说出来了呢?”卞滨笑着说:“果然被我说中了。”接着对宝云说:“我已经让人准备了几桌饭菜,一会儿蒋府、董府、掌府、吕府四家的姊妹也会过来,你们就在花园里聚聚,可以作诗、猜谜,如果酒量好,也可以行个酒令,随便玩一玩。反正大家经常见面,也没什么拘束。刚才部里来送信,说剑南的倭寇已被文隐平定,这一两天就会有报捷的红旗传到京城。最近朝中事务繁忙,一会儿我还要上朝伺候,今晚就在部里住下,大概要等十三日考试结束后才能回来。你们就多聚几天,等考试结束,我还要和你们一起作诗聚会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