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到了襄阳,刚歇下脚,忽然报告说曹操率领大军直奔襄阳而来。刘琮大惊,于是请蒯越、蔡瑁等人商议。东曹掾傅巽进言说:“不仅曹操的军队来了让人担忧。现在大公子在江夏,刘备在新野,我们都还没去报丧,如果他们兴兵问罪,荆襄就危险了。我有一计,可以让荆襄的百姓安稳如泰山,又能保全主公的名爵。”刘琮问:“计策是什么?”傅巽说:“不如把荆襄九郡献给曹操,曹操一定会厚待主公。”刘琮叱责道:“这是什么话!我继承先父的基业,还没坐稳,怎么能就把它送给别人呢?”蒯越说:“傅公悌说得对。顺从和叛逆有大的原则,强弱有一定的形势。现在曹操南征北讨,是以朝廷的名义,主公抗拒他,在名义上就不合理。而且主公刚刚即位,外患还没平定,内忧又要发生。荆襄的百姓,听说曹兵来了,还没打仗就已经胆寒,怎么能和曹操的军队对抗呢?”刘琮说:“各位说的话都很有道理,不是我不听从。只是把先父的基业,一下子送给别人,恐怕会被天下人笑话。”
话还没说完,一个人昂首挺胸地走进来说:“傅公悌、蒯异度说得很对,为什么不听从呢?”众人一看,是山阳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王粲容貌瘦弱,身材矮小,小时候去见中郎蔡邕,当时蔡邕家中高朋满座,听说王粲来了,连鞋子都穿反了去迎接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问:“蔡中郎为什么唯独敬重这个小孩子呢?”蔡邕说:“这孩子有非凡的才能,我比不上他。”王粲见识广博,记忆力超强,一般人都比不上他。他曾经路过路旁的碑文,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看别人下棋,棋局乱了,他能重新摆出来,一子不差。他还擅长算术,文词精妙,冠绝一时。十七岁时,被征召为黄门侍郎,他没有赴任。后来因为躲避战乱来到荆襄,刘表把他当上宾对待。这天他对刘琮说:“将军自己估量一下,和曹公相比怎么样?”刘琮说:“比不上。”王粲说:“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在徐州下邳擒获吕布,在官渡打败袁绍,在陇右赶走刘备,在白狼山击破乌桓,消灭荡平的势力,数不胜数。现在他率领大军南下荆襄,我们很难抵挡。傅、蒯二位的谋略,是长远的计策。将军不可迟疑,以免留下后悔。”刘琮说:“先生的教导非常正确,但我得禀告母亲知道。”只见蔡夫人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对刘琮说:“既然仲宣、公悌、异度三人意见相同,何必告诉我。”于是刘琮下定决心,就写了投降书,让宋忠悄悄地到曹操的军营前献上。宋忠领命,一直到了宛城,见到曹操,献上投降书。曹操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宋忠,吩咐让刘琮出城迎接,还说让他永远做荆州之主。
宋忠辞别曹操,取道回荆襄。正要渡江时,忽然看见一支人马过来,一看原来是关羽。宋忠躲避不及,被关羽叫住,详细询问荆州的事情。宋忠一开始隐瞒,后来被关羽追问得没办法,只得把前前后后的事情,一一如实相告。关羽大吃一惊,随即抓住宋忠到新野去见刘备,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刘备听后大哭。张飞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可以先斩了宋忠,然后起兵渡江,夺取襄阳,杀了蔡氏和刘琮,再和曹操交战。”刘备说:“你先闭嘴,我自有考虑。”于是叱责宋忠说:“你知道众人做的事,为什么不早点来报告我?现在就算杀了你,也于事无补,你赶紧走吧。”宋忠拜谢,抱头鼠窜地离开了。
刘备正忧愁烦闷的时候,突然有人报告说公子刘琦派伊籍来了。刘备感激伊籍以前的救命之恩,走下台阶迎接他,再三表示感谢。伊籍说:“大公子在江夏,听说荆州的刘景升已经去世,蔡夫人和蔡瑁等人商量着不发丧,竟然立刘琮为主。大公子派人到襄阳探听,回报说确有其事。大公子担心您不知道,特地派我带着报丧的书信前来呈报,并且请求您出动所有精锐士兵,一起前往襄阳问罪。”刘备看完信,对伊籍说:“机伯你只知道刘琮越位自立,却不知道刘琮已经把荆襄九郡献给曹操了!”伊籍十分震惊,问道:“您是怎么知道的?”刘备详细说了抓住宋忠的事情。伊籍说:“如果是这样,您不如以吊丧的名义,前往襄阳,引诱刘琮出来迎接,趁机把他擒住,诛杀他的党羽,那么荆州就归您了。”诸葛亮说:“机伯说得对。主公可以听从这个建议。”刘备流着泪说:“我兄长临终把儿子托付给我,现在如果抓住他的儿子,夺取他的地盘,日后我死了到了九泉之下,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我的兄长呢?”诸葛亮说:“如果不这么做,现在曹兵已经到宛城了,我们用什么去抵抗呢?”刘备说:“不如先逃到樊城躲避。”
正在商议的时候,侦察的骑兵飞速来报,曹兵已经到博望了。刘备急忙打发伊籍回江夏整顿军马,一面和诸葛亮商议御敌的计策。诸葛亮说:“主公暂且宽心。上次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的人马,这次曹军又来了,一定还要让他们中这条计策。我们在新野待不下去了,不如早点到樊城去。”于是派人在新野城四门张贴榜文,告知城中百姓:“无论男女老少,愿意跟随我们的,今天就跟我前往樊城暂时躲避,不要耽误了自己。”又派孙乾到河边调配船只,救济百姓;派糜竺护送各官员家眷前往樊城。接着召集众将听令,先对关羽说:“你率领一千士兵去白河上游埋伏,每个人都带上布袋,多装沙土,堵住白河的水。到明天三更之后,只要听到下游人声喧闹、战马嘶鸣,就立刻把布袋拿开,放水淹没敌军,然后顺着水流杀下去接应。”又对张飞说:“你率领一千士兵去博陵渡口埋伏。这里水势最缓慢,曹军被水淹后,一定会从这里逃难,你就趁机杀过去接应。”再对赵云说:“你率领三千士兵,分成四队,自己带领一队埋伏在东门外,其他三队分别埋伏在西、南、北三门,先在城内百姓的房屋上多藏硫黄、焰硝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后,一定会在民房里休息。明天黄昏之后,肯定会有大风,只要看到风起,就命令西、南、北三门的伏兵把火箭都射进城去,等城中火势大起,就在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敌军出逃。你就在东门外从后面攻击他们。天亮后和关羽、张飞二位将军会合,收兵回樊城。”最后命令糜芳、刘封二人:“带二千士兵,一半举红旗,一半举青旗,到新野城外三十里的鹊尾坡前驻扎。一见到曹军到来,举红旗的部队向左跑,举青旗的部队向右跑,曹军心里起疑,肯定不敢追击。你们二人就分头去埋伏。只要看到城中起火,就可以追杀败逃的曹军,然后再去白河上游接应。”诸葛亮部署安排妥当,就和刘备登上高处了望,只等胜利的消息传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