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听了吕蒙的一番话,恍然大悟,当即便任命吕蒙为大都督,全权统领江东各路军马,又让孙皎在后方接应粮草。吕蒙叩谢之后,挑选了三万精兵,准备了八十多只快船。他特意挑选会水的士兵扮成商人,都身着白衣,在船上摇橹,而精锐士兵则埋伏在大船之中。接着,他又调遣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位大将,依次进发。其余人马则跟随孙权作为后续救应力量。一方面,吕蒙派人送信给曹操,让他出兵袭击关羽后方;另一方面,先通报陆逊,随后便派出那些白衣士兵,驾着快船向浔阳江驶去。他们日夜兼程,直奔北岸。
江边烽火台上的守台士兵上前盘问,吴人回答道:“我们都是做生意的客商,因为江中风大,来这里躲避一下。” 说着,便把财物送给守台军士。军士信以为真,便任由他们把船停泊在江边。大约到了二更时分,大船中的精兵一齐出动,将烽火台上的官军捆绑起来。一声暗号响起,八十多只船上的精兵纷纷行动,把各个紧要处烽火台的守军,全都捉进船中,一个都没放走。于是,吴军长驱直入,径直向荆州进发,一路上竟无人察觉。
快要抵达荆州时,吕蒙对沿江烽火台擒获的官军好言安抚,重重赏赐,让他们去赚开城门,并以纵火为信号。众军领命,吕蒙便让他们在前面带路。到了半夜,他们来到城下叫门。门吏认出是荆州的士兵,便打开了城门。众军齐声呐喊,在城门内放起信号火。吴兵一拥而入,成功袭取了荆州。吕蒙当即传令军中:“如果有谁敢妄杀一人,随意拿取民间一件东西,一律按照军法处置。” 原来的官吏,依旧担任原来的职务。对于关羽的家属,则安排在别的宅院里妥善供养,不许闲人打扰。同时,派人向孙权报告喜讯。
一天,天下着大雨,吕蒙骑马带着几个随从去巡视四门。忽然看见一个人拿了百姓的斗笠来遮盖铠甲,吕蒙喝令左右将其拿下审问,发现是自己的同乡。吕蒙说:“你虽然是我的同乡,但我已经下达了命令,你明知故犯,必须按照军法处置。” 那个人哭着求情道:“我是怕雨水打湿了官铠,所以才拿斗笠遮盖,并不是为了私用。恳请将军念及同乡之情!” 吕蒙说:“我知道你是为了遮盖官铠,但终究不应该拿取民间的东西。” 于是,喝令左右将他推出去斩首。将首级示众完毕,吕蒙才收起尸首,哭着将其安葬。从此,三军将士都对他敬畏有加,军纪严明。
没过多久,孙权率领众人赶到。吕蒙出城迎接,将孙权接入衙门。孙权慰劳一番后,仍然任命潘浚为治中,掌管荆州事务;把关押在监牢里的于禁释放,送回曹操那里;安抚百姓,犒赏军队,还设宴庆祝。孙权对吕蒙说:“如今荆州已经拿下,但是公安的傅士仁、南郡的糜芳,这两处该如何收复呢?” 话还没说完,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需要张弓射箭,我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公安的傅士仁来投降,不知行不行?” 众人一看,原来是虞翻。孙权问道:“仲翔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傅士仁归降呢?” 虞翻说:“我从小就和傅士仁交情深厚,如今用利害关系去劝说他,他必定会归降。” 孙权十分高兴,于是命令虞翻带领五百士兵,直奔公安而去。
再说傅士仁得知荆州失守,急忙下令关闭城门,坚守不出。虞翻赶到后,见城门紧闭,便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城去。军士捡到信,呈给傅士仁。傅士仁拆开信一看,是劝他投降的意思。看完之后,他想起关羽离开时对自己的不满,心想不如早点投降。于是,他立即下令大开城门,邀请虞翻进城。二人见面行礼之后,各自诉说旧日情谊。虞翻向他讲述吴侯孙权宽宏大量、礼贤下士,傅士仁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与虞翻带着印绶前往荆州投降。孙权非常高兴,仍然让傅士仁回去镇守公安。
吕蒙私下对孙权说:“如今关羽还没有被擒获,把傅士仁留在公安,时间长了必定会出变故,不如让他去南郡招降糜芳。” 孙权于是召见傅士仁,对他说:“糜芳和你交情深厚,你可以去把他招来归降,我一定会重重赏赐你。” 傅士仁慷慨地答应下来,随即带领十几名骑兵,前往南郡招安糜芳。正是:今日公安无守志,从前王甫是良言。不知道他此去结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典白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