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看完后欣然应允,立即写了回信让使者先回去,然后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张昭说:“最近听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都想迁都来躲避他的锋芒。如今樊城危急,派人来求救,可事情平定之后,恐怕曹操会反悔。” 孙权还没来得及说话,忽然有人报告说吕蒙乘小船从陆口前来,有事当面禀报。孙权召吕蒙进来询问,吕蒙说:“现在关羽带兵围困樊城,我们可以趁他远在樊城,出兵袭击荆州。” 孙权问:“我想向北攻取徐州,你觉得怎么样?” 吕蒙说:“如今曹操远在河北,无暇东顾,徐州守兵不多,我们去了自然可以攻克。但是徐州地势有利于陆战,不利于水战,即便占领了,也很难守住。不如先攻取荆州,完全占据长江天险,再作长远打算。” 孙权说:“我本来就想攻取荆州,刚才只是试探你一下。你要赶紧为我谋划这件事,我随后就起兵。”
吕蒙辞别孙权,回到陆口。很快,哨马就来报告说:“沿江上下,每隔二十里或者三十里的高地上,都设有烽火台。” 又听说荆州军马整肃,早有防备,吕蒙大惊道:“如果是这样,想要夺取荆州就难了。我刚才在吴侯面前劝说夺取荆州,现在该怎么办?” 他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办法,只好称病不出,派人回报孙权。孙权听说吕蒙患病,心中十分忧虑。陆逊进言说:“吕子明的病是假装的,并非真病。” 孙权说:“伯言既然知道他是装病,就去探视一下。” 陆逊领命,连夜赶到陆口营寨,去见吕蒙,果然见他面色如常,毫无病容。陆逊说:“我奉吴侯之命,前来探望子明的病情。” 吕蒙说:“我身体偶然不适,有劳你费心探问。” 陆逊说:“吴侯把重任托付给您,您却不抓住时机行动,空自忧愁,这是为什么呢?” 吕蒙看着陆逊,许久没有说话。陆逊又说:“我有个小办法,能治好将军的‘病’,不知道能不能用?” 吕蒙屏退左右,问道:“伯言有什么良方,还请早点赐教。” 陆逊笑着说:“子明的‘病’,不过是因为荆州兵马整肃,沿江设有烽火台防备。我有一计,能让沿江守吏无法举火,让荆州之兵束手归降,你看怎么样?” 吕蒙惊讶地起身称谢:“伯言的话,正说到我心里去了。快说说你的良策。” 陆逊说:“关羽倚仗自己英勇无敌,唯一忌惮的就是将军您。将军可以趁此机会,称病辞职,把陆口的重任交给别人,让这个人用谦卑的言辞赞美关羽,使他骄傲自大。这样一来,他必然会把荆州的大部分兵马调往樊城。如果荆州防备空虚,我们派出一支军队,再用奇计袭击,那么荆州就唾手可得了。” 吕蒙听后十分高兴,说:“真是好计策!”
于是,吕蒙称病不起,上书请求辞职。陆逊回去拜见孙权,详细说了前面的计策。孙权便召吕蒙回建业养病。吕蒙回来后,进宫拜见孙权,孙权问:“陆口的重任,以前周公谨推荐鲁子敬接替自己,后来子敬又推荐你接替他。现在你也得推荐一个才能和威望都高的人,接替你才好。” 吕蒙说:“如果任用威望高的人,关羽必然会有所防备。陆逊深谋远虑,却没有太大的名声,不会被关羽忌惮。如果让他接替我的职位,必定能有所成就。” 孙权十分高兴,当天就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接替吕蒙镇守陆口。陆逊推辞说:“我年轻没什么学问,恐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 孙权说:“子明保荐你,一定不会错,你不要推辞。” 陆逊于是接受印绶,连夜前往陆口。交割完马步水三军后,他立即写了一封信,准备了名马、异锦、酒礼等礼物,派使者前往樊城拜见关羽。
当时,关羽正在调养箭伤,按兵不动。忽然有人来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把他召回调养,最近任命陆逊为将,接替吕蒙镇守陆口。现在陆逊派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特地来拜见您。” 关羽召见使者,指着使者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然任用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为将!” 使者伏地禀告说:“陆将军呈上书信,备下礼物,一来向君侯道贺,二来请求两家和好,希望您能笑纳。” 关羽拆开书信一看,信中的言辞极其谦卑恭敬。关羽看完,仰头大笑,让左右收下礼物,打发使者回去。使者回去后,对陆逊说:“关羽很高兴,不再担心江东了。”
陆逊十分高兴,秘密派人探听到关羽果然把荆州大半兵马调往樊城听候调遣,只等箭伤痊愈,便要进兵。陆逊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即派人星夜报告孙权。孙权召来吕蒙商议说:“现在关羽果然调走了荆州的兵马去攻取樊城,我们可以设计袭击荆州了。你和我的弟弟孙皎一起率领大军前去,怎么样?” 孙皎字叔明,是孙权叔父孙静的次子。吕蒙说:“主公如果觉得我可用,就单独用我;如果觉得叔明可用,就单独用叔明。您难道没听说过,昔日周瑜、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事情虽然由周瑜决定,但程普自认为是老臣,职位却在周瑜之下,两人很不和睦。后来因为见识到周瑜的才能,程普才开始敬服。如今我的才能比不上周瑜,而叔明与您的关系比程普更亲近,恐怕我们未必能齐心协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