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先主刘备在永安宫,染病卧床,病情逐渐加重。到了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自知病入膏肓,又时常哭念关羽、张飞两位弟弟,病情愈发沉重,两眼昏花。他厌烦看到侍从的人,于是把左右都喝退,独自躺在龙榻上。忽然,一阵阴风吹来,把灯吹得摇晃起来,灭了又亮。在灯影下,先主看到有两个人站立在旁。先主发怒道:“我心绪不宁,让你们退下,为什么又来!” 喝退他们,两人却不退。先主起身一看,站在上面的是关羽,下面的是张飞。先主大惊道:“二弟,你们原来还在?” 关羽说:“我们不是活人,是鬼。上帝因为我们兄弟二人一生坚守信义,都敕命我们为神。哥哥和我们相聚的日子不远了。” 先主拉住他们大哭起来。忽然惊醒,却不见了两位弟弟。他立刻叫来侍从询问,当时正是三更时分。先主叹息道:“我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成都,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人,火速赶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诸葛亮等人与先主的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一同来到永安宫拜见先主,留下太子刘禅镇守成都。诸葛亮赶到永安宫,看到先主病危,慌忙拜伏在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诸葛亮坐在龙榻旁边,抚摸着他的后背说:“我自从得到丞相,才有幸成就帝业。没想到我见识浅薄,不听丞相的建议,才落得如此失败。我悔恨成疾,恐怕死期不远了。我的嗣子刘禅孱弱,不得不把大事托付给你。” 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流着泪说:“希望陛下好好保重龙体,不辜负天下人的期望!”
先主目光环顾四周,看到马良的弟弟马谡在一旁,便让他暂且退下。马谡退出去后,先主问诸葛亮:“丞相觉得马谡的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回答:“此人也是当世的英才。” 先主却说:“并非如此。我看这个人,言辞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能委以重任。丞相要仔细考察。” 嘱咐完,先主传旨召众臣进入殿内,取来纸笔,写下遗诏,递给诸葛亮,叹息道:“我没读过什么书,只略知大概。圣人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我本来想和你们一起消灭曹贼,复兴汉室,可惜却要中途分别了。麻烦丞相把这遗诏交给太子刘禅,让他不要把这些话当作平常之言。凡事还望丞相多多教导他!” 诸葛亮等人哭着拜倒在地,说:“希望陛下调养好龙体!我们一定竭尽全力,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先主让内侍扶起诸葛亮,一手擦着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里话要告诉你!” 诸葛亮说:“陛下有什么圣谕?” 先主哭着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自己做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完,吓得汗流浃背,手足无措,哭着拜倒在地说:“臣怎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职守,直到死去!” 说完,叩头至流血。
先主又请诸葛亮坐在榻上,把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叫到跟前,嘱咐道:“你们都要记住我的话:我死后,你们兄弟三人,都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不可怠慢。” 说完,便让两位王爷一同拜见诸葛亮。两位王爷拜完,诸葛亮说:“臣就算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先主对众官说:“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丞相,让嗣子像侍奉父亲一样对待他。你们都不可怠慢,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又叮嘱赵云:“我和你从患难中一路走来,没想到要在此地分别。你要念及我们的交情,时常照看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我的话。” 赵云哭着拜谢说:“臣怎敢不尽犬马之劳!” 先主又对众官说:“你们这些官员,我不能一一嘱咐,希望你们都要珍重自己。” 说完,先主驾崩,享年六十三岁,这一天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杜甫曾写诗感叹:“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百官无不悲痛万分。诸葛亮率领众官护送先主的灵柩返回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将其安置在正殿之内。举行完哀悼仪式后,打开宣读遗诏。遗诏写道:“我刚生病的时候,只是得了痢疾,后来又转成其他病症,恐怕难以痊愈。我听说人活到五十岁,不算短命。如今我已经六十多岁,死又有什么遗憾呢?只是挂念你们兄弟。要努力啊!努力啊!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的人,才能让人心服。你们的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仿。你们要和丞相一起做事,把他当作父亲一样,不可懈怠!不要忘记!你们兄弟要努力上进,追求显达。这是我最后的嘱托!” 群臣读完遗诏。诸葛亮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继承汉室的正统。” 于是立太子刘禅为皇帝,改元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将先主安葬在惠陵,谥号为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追谥为皇后。对群臣进行升迁赏赐,大赦天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