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对众将说:“曹真肯定活不成了。”随后批复了战书,约定“来日交锋”,使者领命离去。当晚,孔明悄悄给姜维传授了密计,让他依计行事,又把关兴叫来,低声嘱咐了一番。
第二天,孔明率领祁山的全部兵马来到渭水之滨。这里一边是河流,一边是山峦,中央是平坦空旷的原野,正是绝佳的战场!两军对峙,先用弓箭射击以稳住阵脚。三通战鼓擂响后,魏军队列中门旗打开,司马懿骑着马走了出来,众将紧跟其后。只见孔明稳稳地坐在四轮车上,悠然地摇着羽扇。
司马懿大声说道:“我主上效法尧帝禅位给舜帝,传承正统,坐镇中原。之所以容忍你们蜀、吴两国存在,是因为我主宽厚仁慈,不忍心让百姓受苦。你不过是南阳的一介农夫,不识天命,却强行侵犯,理当被消灭!如果你能醒悟改过,就应该尽早回去,各自守住疆界,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免生灵涂炭,这样你们也都能保全性命!”
孔明笑着回应:“我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怎敢不竭尽全力讨伐逆贼?你们曹氏政权不久就会被汉室所灭。你的祖父们都是汉朝的臣子,世代享受汉朝的俸禄,却不思报效,反而协助篡位叛逆,难道不觉得羞耻吗?”司马懿听后,满脸羞愧,恼羞成怒地说:“我要和你决一胜负!你要是能赢,我发誓不再担任大将!你要是输了,就早点回到故乡,我不会为难你。”
孔明问道:“你想斗将、斗兵,还是斗阵法?”司马懿回答:“先斗阵法。”孔明说:“那你先布阵让我看看。”司马懿走进中军帐,手持黄旗指挥,左右军队开始行动,排成了一阵。之后他又上马出阵,问道:“你认识我摆的阵吗?”孔明笑着说:“我军中的普通将领也能摆出这个阵,这是‘混元一气阵’。”司马懿说:“那你布阵让我看看。”孔明进入阵中,挥动羽扇,然后又走出阵前,问道:“你认识我摆的阵吗?”司马懿说:“这个‘八卦阵’,我怎么会不认识!”孔明说:“认识是认识了,你敢攻打我的阵吗?”司马懿说:“既然认识,为什么不敢打!”孔明说:“那你尽管来攻。”
司马懿回到本阵,叫来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吩咐道:“孔明现在摆的阵,按照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你们三人从正东的‘生门’攻进去,往西南的‘休门’杀出来,再从正北的‘开门’攻进去,这样就能破阵。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于是戴陵在中间,张虎在前,乐綝在后,各带领三十名骑兵,从生门杀进蜀阵。两边军队呐喊助威。三人杀进蜀阵后,只见阵势如同坚固的城池,根本冲不出去。他们慌忙带领骑兵转向阵脚,往西南方向冲,却被蜀兵用箭挡住,还是冲不出去。阵中重重叠叠,到处都是门户,根本分不清东西南北。三将无法相互照应,只能胡乱冲撞,只感觉四周愁云密布,惨雾笼罩。随着喊声响起,魏军一个个都被捆绑起来,押送到了中军。
孔明坐在帐中,左右将张虎、戴陵、乐綝以及九十个士兵,全都捆绑在帐下。孔明笑着说:“我就算捉住你们,也没什么稀奇的!我放你们回去见司马懿,让他再好好研读兵书,重新学习战策,等那时再来一决胜负也不迟。既然饶了你们的性命,就把军器和战马留下。”于是把众人的衣服脱掉,用墨涂在他们脸上,让他们步行出阵。
司马懿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回头对众将说:“如此挫伤锐气,我还有什么脸面回中原去见大臣们!”随即指挥三军,拼死冲阵。司马懿亲自拔剑在手,带领一百多名勇猛的将领,催促士兵向前冲杀。两军刚一交锋,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震天,一彪人马从西南方向杀来,原来是关兴。司马懿分出后军抵挡,又催促前军继续厮杀。突然,魏兵大乱,原来是姜维带领一彪人马悄然杀到,蜀兵三路夹攻。司马懿大惊,急忙退军。蜀兵从四面八方围杀过来,司马懿带领三军拼命往南突围。这一战,魏兵死伤十分之六七。司马懿退到渭水南岸扎营,坚守不出。
孔明率领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的李严派都尉苟安押送粮米到军中交割。苟安嗜酒如命,一路上磨磨蹭蹭,延误了十天期限。孔明大怒道:“我军一直把粮草视为大事,延误三天就该处斩!你如今延误了十天,还有什么可说的?”喝令将他推出斩首。长史杨仪劝道:“苟安是李严任用的人,而且钱粮大多来自西川,如果杀了他,以后就没人敢送粮了。”孔明这才喝令武士解开苟安的绑缚,打了他八十军棍后放了他。
苟安遭此责罚,心中怀恨,连夜带着五六名亲随骑马直奔魏营投降。司马懿把他叫进营帐,苟安哭诉了之前的事情。司马懿说:“话虽如此,但孔明足智多谋,你的话难以让人信服。如果你能为我立一件大功,我到时候奏明天子,保举你为上将。”苟安忙说:“只要有事情,我一定效力。”司马懿说:“你可以回到成都散布流言,说孔明对皇上心怀不满,早晚想要称帝,让你的君主召回孔明,这就是你的功劳。”苟安答应下来,径直回到成都,见到宦官后,散布流言,说孔明自恃功劳大,早晚会篡夺皇位。宦官听后大惊,立即进宫奏报后主,详细说了此事。后主惊讶地问:“这可如何是好?”宦官说:“可以下诏让他回成都,削去他的兵权,以免发生叛逆之事。”后主于是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