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司马懿饶恕了辛敞等人,还出榜通告:只要是曹爽门下的所有人,都免予死罪,有官职的照旧恢复原职。军民各自守护好自己的家业,内外安定。何晏、邓飏二人死于非命,果然应验了管辂的预言。后人写诗称赞管辂:
传得圣贤真妙诀,平原管辂相通神。“鬼幽”“鬼躁”分何邓,未丧先知是死人。
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赐九锡,司马懿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曹芳不准,让司马懿父子三人共同掌管国家大事。司马懿突然想到:“曹爽全家虽然被诛杀,但还有夏侯玄镇守雍州等地,他是曹爽的亲族,倘若突然叛乱,该如何防备?必须加以处置。”于是下诏派使者前往雍州,召征西将军夏侯玄到洛阳议事。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得知后大惊,便率领本部三千士兵造反。镇守雍州的刺史郭淮,听说夏侯霸造反,立即率领本部兵马前来,与夏侯霸交战。郭淮骑马出阵大骂:“你既然是大魏皇族,天子又没有亏待你,为什么要造反?”夏侯霸也骂道:“我的祖父为国家立下诸多功劳,如今司马懿是什么样的匹夫,灭掉我兄长曹爽的宗族,又要来对付我,他早晚必定会图谋篡位。我是仗义讨伐逆贼,怎么能说是造反?”郭淮大怒,挺枪催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挥刀纵马相迎,没打十个回合,郭淮战败逃走,夏侯霸在后面紧追不舍。忽然听到后军传来呐喊声,夏侯霸急忙回马,只见陈泰带兵杀来。郭淮也再次杀回,两路夹攻。夏侯霸大败而逃,折损了大半兵力,他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于是投奔汉中,投降了后主。
有人把这件事报告给姜维,姜维心里不太相信,派人去核实,确认属实后,才让夏侯霸进城。夏侯霸拜见完毕,哭着诉说了之前的事情。姜维说:“从前微子离开殷商,成就万古美名。您能匡扶汉室,无愧于古人。”于是设宴款待他。姜维在席间问道:“如今司马懿父子掌握重权,他们有图谋我国的想法吗?”夏侯霸说:“老贼正图谋叛逆,还无暇顾及对外。但魏国新有两个人,正处于妙龄,倘若让他们统领兵马,实在是吴、蜀两国的大患。”姜维问:“这两个人是谁?”夏侯霸回答:“一个现任秘书郎,是颍川长社人,姓钟,名会,字士季,是太傅钟繇的儿子,自幼有胆识智谋。钟繇曾经带着两个儿子去见文帝,钟会当时七岁,他的哥哥钟毓八岁。钟毓见到皇帝惶恐不安,汗流满面。皇帝问钟毓:‘你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战战兢兢,汗出如浆。’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皇帝唯独对钟会感到惊奇。等他长大一些,喜欢读兵书,深谙韬略,司马懿和蒋济都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另一个现任掾吏,是义阳人,姓邓,名艾,字士载,幼年丧父,向来有远大志向,只要看到高山大泽,就会暗中揣度、指指画画,哪里可以屯兵,哪里可以积粮,哪里可以埋伏。人们都嘲笑他,唯独司马懿觉得他才能出众,于是让他参与军事谋划。邓艾说话口吃,每次上奏事情必定说‘艾……艾……’。司马懿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有几个艾?’邓艾应声回答:‘就像“凤兮凤兮”,其实只是一只凤。’他天资聪慧、反应敏捷,大概就是这样。这两个人非常可怕。”姜维笑着说:“这两个毛头小子,何足挂齿!”
于是姜维带着夏侯霸来到成都,拜见后主。姜维上奏说:“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想算计夏侯霸,夏侯霸因此投降。如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岌岌可危。臣在汉中多年,兵精粮足,臣愿意率领王师,就让夏侯霸担任向导官,收复中原,复兴汉室,以报答陛下的恩情,完成丞相的遗志。”尚书令费祎劝谏说:“近来,蒋琬、董允相继去世,朝廷内部缺乏治理人才。伯约你只适宜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姜维说:“并非如此。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像这样拖延时间,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中原呢?”费祎又说:“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们都远远比不上丞相,丞相尚且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们呢?”姜维说:“我长期在陇上,深知羌人之心。如今如果结交羌人作为后援,虽然未必能攻克收复中原,但从陇地往西,一定可以占领。”后主说:“你既然想要讨伐魏国,就要尽忠竭力,不要丧失锐气,辜负朕的命令。”于是姜维领命辞别朝廷,和夏侯霸直接前往汉中,商议起兵事宜。姜维说:“可以先派使者去羌人那里结盟,然后出兵西平,逼近雍州。先在麴山之下修筑两座城,派兵防守,形成掎角之势。我们把所有粮草都运到川口,按照丞相旧制,依次进兵。”这一年秋八月,先派蜀将句安、李歆一同率领一万五千士兵,前往麴山前接连修筑两座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