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年仅十八岁,身高八尺,全身披挂着铠甲,腰间悬挂着钢鞭,手持长枪上马,朝着魏寨进发。当夜,司马师的兵马到达乐嘉,立下营寨,等待邓艾到来。司马师因为刚割了眼瘤,疮口疼痛,躺在帐中,让数百名甲士环绕护卫。三更时分,突然寨内喊声大震,人马大乱。司马师急忙询问,有人报告说:“一支军队从寨北突破重围,直杀进来,为首的将领勇猛无比,无人可挡!”司马师大惊,心急如焚,眼珠从肉瘤疮口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难忍。但他又担心扰乱军心,只能咬住被头忍痛,被子都被咬烂了。
原来是文鸯的兵马先到,一拥而入,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无人敢挡。但凡有抵抗的,不是被枪刺,就是被鞭打,全都被杀。文鸯只盼着父亲到来作为外援,却一直不见父亲的踪影。他几次杀到中军,都被弓弩射回。文鸯一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文鸯回头对随从说:“父亲不在南面接应,却从北面来了,这是为什么?”文鸯纵马一看,只见一支军队行进如猛风,为首的将领是邓艾,他跃马横刀,大喊:“反贼休走!”文鸯大怒,挺枪迎战,两人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正打斗间,魏兵大批涌进,前后夹攻。文鸯部下的士兵各自逃散,只剩下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向南逃去。
背后数百名魏将精神抖擞,催马追来。快追到乐嘉桥边时,眼看就要赶上了,文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接冲入魏将阵中。他舞动钢鞭,魏将纷纷落马,各自倒退。文鸯又缓缓前行。魏将聚集在一起,惊讶地说:“这人竟然还敢冲散我们这么多人!一起全力追他!”于是上百名魏将又追了上来。文鸯勃然大怒,说:“鼠辈怎么如此不惜命!”他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又回马缓缓而行。魏将连续追了四五次,都被文鸯一人杀退。后人有诗赞叹道: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原来文钦因为山路崎岖,迷失在山谷中,走了半夜,等到找到路出来时,天色已经大亮,文鸯的人马不知去向。他只见魏兵大胜,便不战而退。魏兵乘势追杀,文钦领兵朝着寿春逃去。
魏殿中校尉尹大目,曾是曹爽的心腹。因为曹爽被司马懿谋杀,所以他表面侍奉司马师,内心却常有杀死司马师为曹爽报仇的想法,而且他一向与文钦交情深厚。如今见司马师眼瘤迸出,动弹不得,便进帐报告说:“文钦本无反心,如今被毋丘俭逼迫,才到了这一步。我去劝说他,他必然会来投降。”司马师同意了。尹大目顶盔披甲,骑马去追赶文钦。眼看就要追上了,他高声大叫:“文刺史看见尹大目了吗?”文钦回头一看,尹大目把头盔摘下放在马鞍前,用马鞭指着说:“文刺史为何不能忍耐几天呢?”尹大目是知道司马师将死,所以来挽留文钦。文钦却不明白他的意思,厉声大骂,还准备开弓射他。尹大目大哭着回去了。
文钦收拢人马逃奔寿春时,寿春已被诸葛诞领兵夺取;想要再回项城时,胡遵、王基、邓艾三路兵马都已赶到。文钦见形势危急,便投奔东吴的孙峻去了。
毋丘俭在项城内,得知寿春已失,文钦战败,城外三路敌军都已赶到,便把城中的兵马全部调出迎战。他正好与邓艾相遇,毋丘俭让葛雍出马与邓艾交锋,不到一个回合,葛雍就被邓艾一刀斩杀,邓艾领兵杀过阵来。毋丘俭拼死抵抗,江淮兵大乱。胡遵、王基领兵从四面夹攻,毋丘俭抵挡不住,带着十几名骑兵夺路而逃。他们逃到慎县城下,县令宋白开门迎接,还设酒席招待。毋丘俭喝得大醉,被宋白派人杀死,宋白把他的头颅献给魏兵,于是淮南被平定。
司马师卧病在床,病情日益严重。他把诸葛诞召进营帐,赐予印绶,加封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各路军马,随后便班师返回许昌。司马师的眼睛疼痛难忍,每到夜晚,就仿佛看见李丰、张缉、夏侯玄三人站在床前。他精神恍惚,自知性命难保,于是派人前往洛阳召回司马昭。
司马昭赶来后,哭着跪拜在床下。司马师留下遗言:“我如今权力过重,即便想卸下重担,也无法做到。你接替我,掌管这些事务,千万不可轻易将大事托付给他人,以免招来灭族之祸。”说完,把印绶交给司马昭,泪流满面。司马昭还想再问些什么,司马师却突然大叫一声,眼珠迸出,就此去世,此时是正元二年二月。
司马昭为司马师发丧,并将此事上奏给魏主曹髦。曹髦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前往许昌,命令司马昭暂时留守许昌,以防东吴进犯。司马昭心中犹豫不决,钟会说:“大将军刚刚去世,人心尚未安定,将军如果留守在此,万一朝廷发生变故,后悔都来不及。”司马昭听从了钟会的建议,即刻起兵回到洛水之南驻扎。曹髦得知后十分震惊。太尉王肃上奏说:“司马昭继承他兄长掌握大权,陛下可以封给他爵位,以安抚他。”曹髦于是命令王肃带着诏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昭入朝谢恩完毕,从此,朝廷内外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他掌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