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宋江和众头领在穆弘庄上商议攻打无为军一事,整顿军器枪刀,准备弓弩箭矢,安排好大小船只等各项事宜,做好防备。众人商量妥当后,只见薛永去了五天后回来了,还带了一个人回到庄上,来拜见宋江。宋江看那人,只见他身材黑瘦,双眼炯炯有神,透着聪慧,性格看似温和却胆大心细。此人正是荆湖第一裁缝手,江湖人称通臂猿的侯健。
宋江与众头领见薛永带着这个人来,宋江便问道:“兄弟,这位壮士是谁?” 薛永答道:“这人姓侯名健,祖居洪都。在江湖上,他可是第一流的裁缝,飞针走线技艺高超;而且他还擅长枪棒,曾拜我为师。因为他长得瘦,大家便叫他通臂猿。他现在无为军城里黄文炳家做工。他见了我,就跟我一起来了。” 宋江十分高兴,便请侯健一同坐下商议。侯健也是地煞星之一,与众人自然义气相投。宋江便询问江州的消息,以及无为军的路径情况。薛永说道:“如今蔡九知府清点官军百姓,发现被杀死的有五百多人,带伤中箭的不计其数,现在已经派人连夜向朝廷奏报了。城门每天中午过后就关闭,出入的人都要被仔细盘问。原来哥哥被害这件事,其实跟蔡九知府关系不大,都是黄文炳那家伙三番五次地教唆知府,要害二位。如今劫了法场,城里十分慌张,日夜防备。小弟又去无为军打听,正好碰到侯健兄弟出来吃饭,因此得知了详细情况。”
宋江道:“侯兄是如何知晓这些的?” 侯健道:“小人自幼就喜欢学习枪棒,多亏薛师父指教,因此不敢忘恩。近日黄通判特意把小人叫到无为军他家做衣服,我出来吃饭时,遇见了师父,他提起仁兄大名,说出了这件事。小人想结识仁兄,便特地来把详细情况告知。这黄文炳有个嫡亲哥哥,叫黄文烨,他们是一母所生的两个儿子。这黄文烨平生只做善事,修桥补路,塑佛斋僧,扶危济困,救助贫苦之人,无为军城里的人都叫他黄佛子。而这黄文炳虽然是罢官的通判,却一心只想害人。比他强的,他嫉妒;不如他的,他就害,专做坏事,无为军的人都叫他黄蜂刺。他们弟兄两个分开住,却在同一条巷子里出入,靠北门那边就是他们家。黄文炳住在靠近城墙处,黄文烨则靠近大街。小人在他家做工,打听到黄通判回家说:‘这件事,蔡九知府已经被瞒过去了,是我指点他,让知府先斩了人再奏报朝廷。’黄文烨听了,只在背后骂,说:‘又做这种短命缺德的事!跟你又没关系,为什么非要害他?要是有天理,报应马上就来,到时候岂不是自招灾祸。’这两天听说劫了法场,他们十分吃惊。昨夜黄文炳去江州探望蔡九知府,跟他商量对策,还没回来。” 宋江道:“黄文炳和他哥哥家相隔多远?” 侯健道:“原本是一家,后来分开了,现在只隔着中间一个菜园。” 宋江道:“黄文炳家有多少人口?分几房?” 侯健道:“男女老少一共有四十五口。” 宋江道:“这是上天让我报仇,特地送这个人来。虽说如此,还得全靠众弟兄帮忙。” 众人齐声应道:“愿以死相拼。正想除掉这等贪婪奸恶之人,为哥哥报仇雪恨,定当竭尽全力!” 宋江又道:“我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人,跟无为军的百姓无关。他哥哥既然仁德,也不能害他,免得天下人骂我们不仁。众弟兄去的时候,千万不能侵害百姓分毫。如今去那里,我有一计,还望众人协助。” 众头领齐声道:“一切听哥哥吩咐。” 宋江道:“麻烦穆太公准备八九十个叉袋,再要百十束芦柴,还需要五只大船,两只小船。请张顺、李俊驾驶两只小船,在江面上如此这般行事。五只大船上,安排张横、阮氏三兄弟、童威以及熟悉水性的人护船。此计方能成功。” 穆弘道:“这里芦苇、油柴、布袋都有,我庄上的人都会驾船,哥哥尽管吩咐行事。” 宋江道:“再让侯家兄弟带着薛永、白胜,先去无为军城中藏好。明天三更二点为约定时间,只等门外放出带铃的鹁鸽,就叫白胜上城接应。先插上一条白绢号带,靠近黄文炳家的地方,就是上城的地点。再让石勇、杜迁扮成乞丐,在城门边附近埋伏,只等火起为号,就动手杀掉把门的军士。李俊、张顺只在江面上往来巡查,等候接应。”
宋江部署已定,薛永、白胜、侯健先行出发。紧接着,石勇、杜迁扮成乞丐模样,各自在身上暗藏短刀暗器,也离去了。这边众人忙着将沙土布袋和芦苇油柴扛抬上船,装载妥当。众好汉到了约定时间,各自穿戴整齐,身上备好了武器,船舱里也埋伏好了军汉。众头领分别登上船只:晁盖、宋江、花荣在童威的船上,燕顺、王矮虎、郑天寿在张横的船上,戴宗、刘唐、黄信在阮小二的船上,吕方、郭盛、李立在阮小五的船上,穆弘、穆春、李逵在阮小七的船上。只留下朱贵、宋万在穆太公庄上,留意江州城里的消息。先派童猛划着一只打渔的快船,前去探路。小喽啰和军健们都埋伏在船舱里,众多庄客和水手撑着船只,趁着夜色,秘密朝着无为军进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