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戴宗告别众人。第二天一早,他打扮成承局的模样下山了。只见他:
虽为走卒,不占军班。一生常作异乡人,两腿欠他行路债。寻常结束,青衫皂带系其身;赶趁程途,信笼文书常爱护。监司出入,皂花藤杖挂宣牌;帅府行军,夹棒黄旗书令字。家居千里,日不移时便到厅阶;紧急军情,时不过刻不违宣限。早向山东餐黍米,晚来魏府吃鹅梨。
且说戴宗离开梁山泊,取道前往蓟州。他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施展神行法,一路上只吃素茶素食。走了三天,来到沂水县境内。只听人们说:“前几天黑旋风跑了,伤了好多人,连累了都头李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也没抓到。” 戴宗听了,只是冷笑。
这天,戴宗正走着,远远看见一个人走来。那人见戴宗走得飞快,便停下脚步,喊了一声:“神行太保。” 戴宗听到后,转过头定睛一看,只见山坡下小径边站着一个大汉。这大汉长得什么样呢?但见:
白范阳笠子,如银盘拖着红缨;皂团领战衣,似翡翠围成锦绣。搭膊丝绦缠裹肚,腿护膝衬鞋。沙鱼鞘斜插腰刀,笔管枪银丝缠杆。那人头圆耳大,鼻直口方。生得眉秀目疏,腰细膀阔。远看毒龙离石洞,近观飞虎下云端。
戴宗听到那人喊自己 “神行太保”,连忙转过身问道:“壮士,我们素未谋面,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那大汉急忙回答:“您真的是神行太保!” 说着,放下手中的枪,倒头便拜。戴宗赶忙扶起他还礼,问道:“壮士贵姓大名?” 那大汉说:“小弟姓杨名林,祖贯是彰德府人。常在绿林之中闯荡,江湖上的人都叫我锦豹子杨林。几个月前,我在路边酒肆遇到公孙胜先生,我们在店里一起喝酒聊天。他详细跟我讲了梁山泊晁、宋二位头领招贤纳士,十分讲义气,还写了一封信,让我来投奔大寨入伙。只是我不敢贸然前去,怕山寨不收留我。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没能前来。之前公孙先生说,李家道口原本有朱贵开的酒店,专门接引上山入伙的人。山寨里还有一个负责招贤的飞报头领,叫神行太保戴院长,一天能走八百里路。今天见您走路的样子非同寻常,所以喊了一声试试,没想到真的是您。真是幸运,让我无意间碰到了您!”
戴宗说:“我是因为公孙胜先生回蓟州后一直没有音信,如今奉晁、宋二位头领的命令,前来蓟州打听消息,寻找公孙胜回寨,没想到能和您相遇。” 杨林说:“小弟虽然是彰德府人,但蓟州管辖的地方我都走遍了。如果您不嫌弃,我愿意陪您走这一趟。” 戴宗说:“要是有您作伴,那真是太好了。等找到公孙先生,我们再一起回梁山泊也不迟。” 杨林听了,十分高兴,当即邀请戴宗,两人结拜为兄弟。
戴宗收起甲马,和杨林不紧不慢地前行。到了傍晚,便找了一家村店投宿。杨林摆酒款待戴宗,戴宗说:“我施展神行法,不敢吃荤腥。” 于是两人只买了些素食相对而食,并结拜为兄弟。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两人起来生火做早饭,吃完后收拾好行李便准备出发。
杨林忍不住问道:“兄长用神行法赶路,小弟怎么能跟得上呢?只怕咱们没法同行。” 戴宗笑着说:“我的神行法也能带着人一起走。我把两个甲马绑在你腿上,施展起法术,你就能和我走得一样快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然,你怎么能赶得上我!” 杨林有些担忧地说:“只怕小弟我是凡夫俗子,比不上兄长您有神异之体。” 戴宗安慰道:“没关系。我的这个法术,谁都能带着一起,施展开来,就和我一样行走自如。只是我吃素,施展法术才没有妨碍。”
当下,戴宗取出两个甲马,帮杨林绑在腿上,自己也只绑了两个。他施展神行法,对着甲马吹了口气,两人便轻快地出发了,快慢都能随着戴宗的节奏。一路上,两人闲聊着江湖上的趣事,虽然看似走得悠闲,却不知不觉走了很远的路程。
两人走到巳牌时分,前方出现一处地方,四周都是高山,中间有一条驿道。杨林认得这里,便对戴宗说:“哥哥,这个地方叫饮马川。前面那座高山里,常常有一伙人聚集,最近不知道情况如何。因为这里山势秀丽,山水环绕,所以叫做饮马川。”
两人刚走到山边,只听 “忽地” 一声锣响,战鼓也跟着乱鸣起来,一二百个小喽啰冲了出来,拦住了去路。为首的两位好汉,各自手持一条朴刀,大声喝道:“行人止步!你们两个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识相的就赶紧拿出买路钱,饶你们两条性命!”
杨林笑着对戴宗说:“哥哥,看我收拾那两个蠢货!” 说着,便拿起笔管枪,冲了过去。那两位头领见他来势汹汹,走近一看,上首的那位突然叫道:“先别动手!这不是杨林哥哥吗?” 杨林仔细一看,也认出了对方。上首的那个大汉提着兵器,走上前恭敬地行礼,又招呼下首的长汉一起施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