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把戴宗请过来,说道:“哥哥,快来和这两位兄弟见见面。” 戴宗问道:“这两位壮士是谁?怎么会认识贤弟你呢?” 杨林便介绍道:“这位认识我的好汉,他原本是盖天军襄阳府人,姓邓名飞。因为他双眼红赤,江湖上的人都叫他火眼狻猊。他能舞动一条铁链,一般人都近不了他的身。我们以前多次合伙做事,分别已经五年了,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上。”
邓飞接着问道:“杨林哥哥,这位兄长是谁?肯定不是普通人吧。” 杨林说:“我这位仁兄,是梁山泊好汉中的神行太保戴宗。” 邓飞听了,惊讶地说:“莫不是江州那位能日行八百里的戴院长?” 戴宗回答道:“正是在下。” 那两位头领急忙行礼,说道:“平日里只听说过大名,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拜见您。”
戴宗打量邓飞,只见他长相如何呢?有诗为证:
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
多餐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
当下,两位壮士行完礼,戴宗又问:“这位好汉贵姓大名?” 邓飞说:“我这位兄弟姓孟名康,祖贯是真定州人。他擅长制造大小船只。因为押送花石纲时,要造大船,他不满提调官的催促和责罚,一怒之下杀了本官,便弃家逃到江湖,在绿林安身,已经有好些年了。因为他身材高大白净,人们见他一身好体格,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玉幡竿孟康。” 戴宗听了,十分高兴。再看孟康,他又是怎样的模样呢?有诗为证:
能攀强弩冲头阵,善造艨艟越大江。
真州妙手楼船匠,白玉幡竿是孟康。
当时,戴宗见到二人,心中十分欢喜。四位好汉正说着话,杨林问道:“二位兄弟在这里聚义多久了?” 邓飞说:“不瞒兄长说,已经有一年多了。就在半年前,在西边那个地方,我们遇到一位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他原本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擅长刀笔。为人忠诚正直、聪明伶俐,做事一点都不马虎,当地人都称他为铁面孔目。他也会舞枪弄棒,耍剑抡刀,智勇双全。因为朝廷派来一位贪污腐败的知府,找了个由头把他刺配沙门岛,路过我们这里时,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把他救了下来,在此安身。如今我们已经聚集了三二百人。裴宣使起双剑来极为厉害,因为他年长,现在是山寨之主。麻烦二位义士同我们到小寨相聚片刻。” 说完,便让小喽啰牵来马匹,请戴宗、杨林上马,四人骑马朝着山寨而去。
没走多久,就到了寨前,众人下了马。裴宣已经得知消息,急忙出寨,走下台阶迎接。戴宗、杨林看裴宣,只见他果然仪表堂堂,身材肥胖却四平八稳,心中暗自赞叹。他的模样如何呢?有诗为证:
问事时智巧心灵,落笔处神号鬼哭。
心平恕毫发无私,称裴宣铁面孔目。
当下,裴宣出寨迎接,邀请二位义士到聚义厅。众人一一见礼,互相谦让一番后,让戴宗坐在正面,接着依次是裴宣、杨林、邓飞、孟康,五位好汉,宾主落座,摆开筵席。当天,众人开怀畅饮,气氛十分融洽。看官们要知道,这也都是地煞星的缘分,时机一到,上天眷顾,自然义气相投,相聚于此。
众人喝酒之际,戴宗在筵席上说起晁盖、宋江二位头领招贤纳士,结识天下四方豪杰,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仗义疏财,有诸多好处;众头领齐心协力;八百里梁山泊气势雄壮,中间的宛子城、蓼儿洼,四周都是茫茫烟水;还有众多军马,根本不愁官兵来犯。他不停地说着梁山泊的好处,试图打动他们三人。
裴宣回应道:“小弟的山寨中,也有三百来号人马,财物也有十多车,粮食草料还不算在内。倘若仁兄不嫌弃我们身份低微,能引荐我们到大寨入伙,我们愿意听从号令,效力效劳。不知您意下如何?” 戴宗大喜,说道:“晁、宋二位公明待人真诚,接纳豪杰,没有丝毫异心。要是再有诸公相助,那真是锦上添花。如果你们真有此意,就赶紧收拾行李,等我和杨林去蓟州见过公孙胜先生回来,那时我们一起扮作官军,连夜前往梁山泊。” 众人听了,都非常高兴。
酒喝到半醉,众人移席到后山的断金亭,一边欣赏饮马川的景致,一边继续喝酒。这饮马川当真是一处好地方,只见:
一望茫茫野水,周回隐隐青山。几多老树映残霞,数片彩云飘远岫。荒田寂寞,应无稚子看牛;古渡凄凉,那得奚人饮马。只好强人安寨栅,偏宜好汉展旌旗。
戴宗看着饮马川这一派山景,不禁赞叹道:“好山好水,真是秀丽!你们二位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邓飞说:“原本是几个不成器的小喽啰在这里屯扎,后来被我们两个夺了这个地方。”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五位好汉喝得酩酊大醉。裴宣起身舞剑助兴,戴宗赞不绝口。到了晚上,众人各自回寨休息。第二天,戴宗执意要和杨林下山,三位好汉苦苦挽留不住,便将他们送到山下道别,然后回寨收拾行装,准备出发,这暂且不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