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刘太公说:“他们是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来的,三更天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我也不敢跟着。为首的那个人,身材矮小,面色黑瘦;第二个身材健壮,短胡须,大眼睛。” 两人问清楚后,对刘太公说:“太公放心,我们一定把你女儿救回来。我哥哥宋公明下了命令,让我们俩一定要把人找到,不敢耽误。” 然后,他们让太公煮了干肉,做了蒸饼,分别装在料袋里,绑在身上,离开了刘太公的庄上。他们先去正北方寻找,只见那里荒僻无人烟,走了一两天,一点消息都没有。接着,他们又去正东方找了两天,一直找到凌州高唐境内,还是没有消息。李逵急得面红耳赤,又转身往西边找去,找了两天,依旧毫无动静。
当晚,李逵和燕青来到山边的一座古庙,在供床上暂且歇脚。李逵满心焦虑,怎么也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坐着。忽然,他听到庙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李逵立刻跳起来,打开庙门一看,只见一个汉子手持朴刀,正绕过庙后的土岗子走去。李逵二话不说,在后面紧紧跟随。燕青听到动静,连忙拿起弩弓,提着杆棒,随后追了上来,喊道:“李大哥,别追,我有办法。”
这时,月色朦胧,燕青把杆棒递给李逵,远远地瞧见那汉子低着头,只顾匆匆赶路。燕青加快脚步靠近,搭好箭,稳稳地扣住弩弦,口中念道:“如意子,可别误了我的事!” 只听 “嗖” 的一声,一箭正中那汉子的右腿,他 “扑通” 一声倒在地上。李逵迅速赶上,一把揪住那汉子的衣领,将他拖到古庙中,厉声喝问:“你把刘太公的女儿抢到哪里去了?” 那汉子赶忙求饶:“好汉,我真不知道这事,从来没抢过什么刘太公的女儿。我不过是在这里干些拦路抢劫的小勾当,做点儿小买卖,哪敢干抢夺人家女儿的大事啊。”
李逵把那汉子捆成一团,举起斧头威胁道:“你要是不实说,我就把你砍成二十段!” 那汉子吓得大叫:“先放开我,咱们好好商量。” 燕青说道:“汉子,我先帮你把箭拔出来。” 等那汉子站起身,燕青问道:“刘太公女儿到底是谁抢走的?你在这里干这种事,多少也该听到些风声吧?” 那汉子说:“我只是瞎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离这儿西北方向大概十五里,有一座山叫牛头山,山上原来有个道院。最近来了两个强人,一个叫王江,一个叫董海,他们都是绿林草寇。他们一来,就把道士和道童全杀了,身边只带着五七个随从,霸占了道院,专门下山打劫,还到处声称自己是宋江。很可能就是这两个人抢了刘太公的女儿。” 有诗为证:
寻贼潜居古庙堂,风寒月冷转凄凉。
夜深偶获山林客,说出强徒是董王。
燕青听了,说道:“这话倒像是真的。汉子,你别怕我,我是梁山泊的浪子燕青,他是黑旋风李逵。我们帮你治好箭伤,你带我们去那个地方。” 那汉子连忙说:“小人愿意带路。” 燕青找来朴刀还给他,又帮他包扎好伤口。趁着月色微明,燕青和李逵搀扶着他,走了十五里路。来到那座山前一看,山并不太高,形状果然像牛头,好似卧牛趴在那里。
三人往山上走去,此时天还没亮。到了山头,只见周围有一圈土墙,里面大约有二十来间房子。李逵心急地说:“我先翻墙进去。” 燕青劝阻道:“还是等天亮了再说。” 可李逵哪里忍得住,“嗖” 的一下就翻墙过去了。只听里面有人大喝一声,门开了,立刻有人手持朴刀朝李逵扑来。燕青担心事情搞砸,拄着杆棒,也跟着翻墙进去。那个中箭的汉子见势不妙,一溜烟跑了。
燕青看到出来的人与李逵打斗,便悄悄绕到那人背后,看准时机,一棒打在他的脸颊骨上。那人站立不稳,倒进李逵怀里,李逵顺势一斧,砍在他后心,将他砍翻在地。可奇怪的是,里面再也没有人出来。燕青说:“这家伙肯定有后路逃跑了。我去堵住后门,你守住前门,别轻易进去。”
燕青来到后门墙外,潜伏在黑暗中。不一会儿,只见后门开了,一个汉子拿着钥匙来开后面的墙门。燕青悄悄绕到他身后,那汉子发现后,绕过房檐向前门跑去。燕青大喊:“前面拦住他!” 李逵迅速冲过来,一斧砍在那汉子的胸膛上,将他砍倒。随后,李逵把两人的头割下来,拴在一起。
李逵杀得性起,冲进屋里,把里面的东西像推倒泥神一样全都砸倒。那几个随从躲在灶前,被李逵发现,他赶过去,一斧一个,全部杀掉。李逵来到房间,果然看到一个女子在床上呜呜哭泣。这女子面容姣好,十分艳丽。有诗为证:
弓鞋窄窄剪春罗,香沁酥胸玉一窝。
丽质难禁风雨骤,不胜幽恨蹙秋波。
燕青走上前问道:“你是不是刘太公的女儿?” 女子哭着回答:“奴家正是刘太公的女儿。十几天前,被这两个贼人掳到这里,每晚轮流逼迫奴家。奴家日夜以泪洗面,想要寻死,却被他们看得紧紧的。今日承蒙将军搭救,你们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燕青又问:“他们那两匹马放在哪里?” 女子说:“就在东边的房间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