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查看番将阿里奇,只见他眉梢被打破,一只眼睛受伤,因伤势过重,很快便死去了。宋江传令,将番官的尸骸火化,在功绩簿上标写张清立下第一功。同时,将阿里奇的连环镔铁铠、出白梨花枪、嵌宝狮蛮带、银色拳花马,以及靴袍弓箭,都赏赐给了张清。当天,众人就在密云县中庆贺,设宴饮酒,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大辽闰位非天命,累纵狼狐寇北疆。
阿里可怜无勇略,交锋时下一身亡。
第二天,宋江升帐,传令起兵,调兵遣将,离开密云县,直逼檀州。却说檀州的洞仙侍郎,得知折了一员主将,便紧闭城门,不敢出城迎敌。又听说有水军战船来到城下,于是带领众番将上城观看。只见宋江阵中的猛将们摇旗呐喊,耀武扬威,挑战厮杀。洞仙侍郎见了,说道:“照这样,难怪小将军阿里奇会输!” 这时,副将楚明玉回答道:“小将军哪里是输给那厮!是前面的蛮兵先败了,小将军追赶过去,被对方一个穿绿衣服的蛮子用石子打下马。那厮队里四个蛮子拿着四条枪,便把小将军围住了。我们这边措手不及,所以才输了。” 洞仙侍郎问道:“那个打石子的蛮子长什么样?” 左右有认得的,指着城下说:“城下那个戴着青包巾,现在披着小将军衣甲,骑着小将军马的,就是他。” 洞仙侍郎攀着女墙边向下看,张清早已看到他,驱马向前,一颗石子飞了过来。左右齐喊一声 “躲”,那石子早从洞仙侍郎耳根边擦过,擦去了一片耳轮的皮。洞仙侍郎疼得叫了起来:“这个蛮子太厉害了!” 他下城后,一面写表申奏大辽郎主,一面通报外境各州做好防备。
且说宋江领兵在檀州城下,连续攻打了三五天,却始终未能取胜,只好再次率领军马回到密云县驻扎。他在帐中坐下,与众人商议破城的良策。这时,戴宗前来报告,说水军头领已经率领战船,全部抵达潞水。宋江随即传令,让李俊等人到中军帐中商议,并让戴宗传达指令。李俊等人来到密云县的营帐前,拜见宋江。宋江说道:“此次作战,与在梁山泊时大不相同,必须先探明水势的深浅,然后才能进兵。我观察这条潞水,水流十分湍急,一旦有所闪失,很难救援。你们务必小心谨慎,不可大意。要把船只伪装好,扮成运粮船的模样。各位头领各自携带暗器,潜伏在船内。每只船上只安排三五人撑船摇橹,岸上安排两人牵拽,一步步靠近城下,将船停泊在两岸。等我这边进兵,城中得知消息,必定会打开水门来抢夺粮船,届时你们的伏兵便趁机而起,夺取水门,大功便可告成。” 李俊等人领命而去。
这时,探水的小校前来报告:“西北方向有一支军马,气势汹汹地杀来,他们都打着皂雕旗,大约有一万多人,正朝着檀州而来。” 吴用说道:“这必定是辽国调来的救兵。我们得先派几员将领前去拦截厮杀,若能将他们打散,就可避免城中守军得到支援而士气大振。” 宋江于是派张清、董平、关胜、林冲,各自带领十几个小头领和五千军马,迅速飞奔而去。
原来,大辽郎主听说梁山泊宋江这伙好汉领兵杀到檀州,包围了城池,特地派遣他的两个皇侄前来救援。一个叫耶律国珍,一个叫耶律国宝。这两人都是辽国的上将,又是皇侄,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们率领着一万番军,前来救援檀州。当他们快要到达时,与宋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两位番将一同出马,他们的打扮如出一辙。只见他们头戴妆金嵌宝三叉紫金冠,身披锦边珠嵌锁子黄金铠;身上穿着被猩猩血染就的战红袍,袍上绣着斑斑金色的翅雕;腰间系着白玉带,背后插着虎头牌;左边的袋子里插着雕弓,右手的箭壶中装满硬箭;手中握着丈二绿沉枪,胯下骑着九尺银鬃马。
这两位番将是兄弟俩,不仅打扮相同,使用的兵器也都是长枪。宋军摆好阵势,双枪将董平纵马而出,厉声高喊道:“来的是哪里的番官?” 耶律国珍勃然大怒,喝道:“水洼里的草寇,竟敢侵犯我大国,还敢反问我从哪里来!” 董平不再多问,跃马挺枪,直取耶律国珍。耶律国珍身为年轻气盛的将军,怎肯轻易饶人,挺起钢枪,迎面而上。两匹马交错在一起,三条枪你来我往。两位将领在征尘弥漫、杀气腾腾的战场上,使双枪的董平施展着独特的枪法,使单枪的耶律国珍也各有神机。两人大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
耶律国宝见哥哥已经战斗了许久,担心他体力不支,便在中军敲响了锣。耶律国珍正战斗到激烈处,听到鸣锣声,急于脱身,却被董平的两条枪紧紧缠住,无法挣脱。此时的耶律国珍心中慌乱,枪法也慢了几分。董平趁机用右手逼开耶律国珍的绿沉枪,使出左手枪,朝着番将的项根处狠狠刺去,正中要害。可怜耶律国珍,金冠倒转,两脚悬空,从马上坠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