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率先出马,与邓元觉展开激战。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五六个回合,秦明佯装不敌,拨转马头便走,麾下的士兵们也纷纷四下散开。邓元觉见秦明败逃,以为有机可乘,竟撇下秦明,径直朝着宋江冲杀过来。原来,花荣早已做好准备,紧紧护在宋江身旁。待邓元觉逼近,花荣拉满弓弦,瞄准邓元觉的面门,“嗖” 地一箭射出。这一箭,弓如满月,箭似流星,正中邓元觉的面门。邓元觉当即坠马,被宋军士兵乱刀砍死。宋军见状,士气大振,如潮水般一齐掩杀过去。南军抵挡不住,大败而逃。夏侯成难以招架,只能朝着睦州方向逃窜。宋军一路追杀至乌龙岭边,然而岭上的守军纷纷扔下擂木炮石,宋军无法继续前进,只得折返,转而攻打睦州。
且说祖丞相见首将夏侯成狼狈逃来,报告说:“宋兵已越过东管,邓国师战死,此刻正前来攻打睦州。” 祖士远听闻,大惊失色,赶忙派人同夏侯成前往清溪大内,奏请娄丞相入宫启奏:“如今宋兵已从小路穿越至东管,正猛烈攻打睦州。恳请我王速速发兵救援,若再迟延,睦州必定失陷。” 方腊听后,大为震惊,急忙宣殿前太尉郑彪,拨给他一万五千御林军,令其星夜奔赴睦州救援。
郑彪上奏道:“臣领圣旨,但恳请天师一同前往策应,如此方能抵御宋江。” 方腊准奏,随即宣灵应天师包道乙入宫。包道乙来到殿上面见方腊,施了稽首之礼。方腊传旨道:“如今宋江的兵马眼看就要侵犯寡人的领地,多次攻陷城池,折损我众多兵将。此刻宋兵已齐聚睦州,望天师施展道法,护国救民,以保江山社稷。” 包天师奏道:“主上不必忧心。贫道虽才疏学浅,但凭借胸中所学,仰仗陛下洪福,定能将宋江兵马一网打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方腊听后大喜,赐座并设宴款待。包道乙饮宴完毕,辞别方腊出朝。
包天师随即与郑彪、夏侯成商议出兵事宜。原来,这包道乙本是金华山中人,自幼出家,研习左道之术。后来追随方腊,谋叛造反,以邪道为正道,每逢交战,必定施展妖法害人。他有一口宝剑,名为玄天混元剑,能飞出百步之外取人性命,协助方腊行不义之事,因此被尊为灵应天师。那郑彪原本是婺州兰溪县的都头,自幼练就一身娴熟的枪棒功夫,投靠方腊后,官至殿帅太尉。他极为痴迷道法,拜包道乙为师,学到了许多法术。每逢厮杀,总有云气相随,故而人称郑魔君。夏侯成也是婺州山中人,原本以打猎为生,擅长使用钢叉,一直跟随祖丞相统领睦州。
当日,三人在殿帅府商议出兵,门吏前来禀报:“司天太监浦文英求见天师。” 询问其来意,浦文英说道:“听闻天师与太尉、将军三位即将提兵与宋兵交战。文英夜观天象,发现南方将星黯淡无光,而宋江等人的将星仍有一半明朗。天师此行虽有胜算,但恐怕会有不利。为何不回奏主上,考虑投降为上策,也好解除一国之危。” 包天师听后,勃然大怒,抽出玄天混元剑,将浦文英一剑斩为两段,随后急忙拟写文书,上奏朝廷,此事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文英占玩极精详,进谏之言亦善良。
妖道不知天命在,怒将雄剑斩身亡。
当下,包天师便派遣郑彪为先锋,率领前部军马出城进发。包天师亲自坐镇中军,夏侯成则负责断后,三军浩浩荡荡,前往睦州救援。
且说宋江的兵马正在攻打睦州,尚未取得明显进展,忽有探马来报,称清溪的救兵到了。宋江听闻,当即派遣王矮虎、一丈青夫妇二人率领三千马军前往哨探迎敌。二人沿着清溪方向前行,恰好与郑彪的部队相遇。郑彪率先出马,与王矮虎展开激战。两人二话不说,摆开阵势,便交起手来。战了八九个回合,只见郑彪口中念念有词,大喝一声:“疾!” 刹那间,他的头盔顶上涌出一道黑气。黑气之中,出现一个金甲天神,手持降魔宝杵,从半空中朝着王矮虎砸了下来。王矮虎见状,惊恐万分,顿时手忙脚乱,枪法大乱。郑魔君趁机一枪将他戳落马下。
一丈青见丈夫落马,心急如焚,急忙挥舞双刀上前救援。郑彪见状,立刻与她交战。两人只斗了一个回合,郑彪便拨马转身逃走。一丈青一心要为丈夫报仇,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郑魔君停下铁枪,伸手从身边的锦袋中摸出一块镀金铜砖,猛然转身,朝着一丈青的面门狠狠砸去。一丈青躲避不及,被一砖击中,落马身亡。可怜这位英勇善战的佳人,就此香消玉殒。有诗哀挽为证:
花朵容颜妙更新,捐躯报国竟亡身。
老夫借得春秋笔,女辈忠良传此人。
戈戟森严十里周,单枪独马雪夫仇。
噫嗟食禄忘君者,展卷闻风岂不羞。
郑魔君打杀一丈青后,指挥军马回师追杀宋兵。宋兵大败,退回营地,向宋江哭诉王矮虎、一丈青被郑魔君打伤致死,带去的军兵也折损大半。宋江听闻,怒不可遏,立即点起军马,带着李逵、项充、李衮,率领五千人马前去迎敌。很快,便与郑魔君的兵马相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